• 51阅读
  • 0回复

汕头经济特区变得真快 走高效益道路 工农业产值连年翻番 已回收投资一半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7
第2版(经济)
专栏:

汕头经济特区变得真快
走高效益道路 工农业产值连年翻番 已回收投资一半以上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汕头经济特区的变化令人瞩目。波音飞机不足3个小时就从汕头飞抵北京,汕头机场还有通往香港、泰国、新加坡的航班;直拨电话在半分钟之内就接通了北京、广州、香港等地的电话。而一年多前,记者前往汕头采访,那时从广州到汕头需要乘10个小时汽车。往北京要长途电话,有时半天也接不通。
汕头变化了!特区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仅有372万元,到1987年已发展到3.38亿元; 1984年出口总值仅449万美元,到1987年已发展到1.78亿美元。从1984年起资金开始回收,至1987年累计回收2.1亿元,占国内投资总额的56.5%。在连续两年工农业总产值翻番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值、出口总值、财政收入、协议外商投资额均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汕头特区正在探索一条投入较少、产出较多、效益较好的路子。
汕头与香港之间有300多公里的陆上距离,在地利方面逊色于深圳、珠海,而且它起步晚、建设规模小,在几个特区中它仅是个“小弟弟”。但是汕头特区注意从实际出发,努力创造一个较为优越的投资“软”环境,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外商。
汕头利用劳力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制定了比深圳、珠海略低的劳务工资标准。以服装行业为例,香港雇用一个工人月工资为2500—3000元港币,在汕头特区只需400—500元港币,工资开支只有香港的1/6。许多外商称赞,汕头工人素质好,劳动力价格低,有吸引力。
在机构设置上,根据有利于外资引进的原则,力求建立起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少干预,多服务”的观念,并建立了“24小时内答复询问”制。对客商申报投资项目,从接受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之日起应在一周内作出答复;经批准的项目,在特区权限之内的一切手续应在10天内办完。香港奋成公司申请在特区内办厂,从项目洽谈到合同签订,以至由香港运进设备整个过程才用了10天时间。
充分尊重“三资”企业的自主权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在遵守中国有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特区让外商独资的企业由外商自己去管;鉴于目前国内管理落后的实际情况,中外合资和合作企业也允许由外商单方承包经营。现在特区许多中外合资企业改由外商承包经营后,效果都比较好。
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特区引进外资已达5138万美元,已开业的“三资”企业大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开业一年以上的24家外资企业中,有13家不同程度扩大了生产规模,这13家企业的职工人数增长了130%,厂房面积增加了347%。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