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审美者的情操——湘西武陵源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7
第8版(副刊)
专栏:

审美者的情操
——湘西武陵源随感
王必胜
锦绣江山,常常是一个蕴含着社会内容的对大自然的赞美之词。山川秀丽,为人所称道,其实多是从它的审美意义上给人以深厚的亲和关系,才令观者流连忘返,有口皆碑的。
在湘西名胜武陵源风景区(包括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我看到一些拎着大包小包的游人,看到不少人怀抱二三岁的幼童顶着高温烈日登上千余米的高峰,不禁想到,人们历尽辛苦是为了审美的需要——或寻找奇妙的自然风景,或探寻野趣,或确认“自我”在大自然面前的征服力,否则人们汗流浃背,心劳力拙地跑大老远来辛苦一番,为何!
美学家认为人们的审美天性是寻求新奇和刺激——游赏风景名胜别有新景,又满足人的征服力。所以,现代人的乐山喜水已成为一种时髦而惬意的业余活动。
当我从武陵源风景区壮观的石壁林荫美景中收住思绪时,我想到,审美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更需要审美主体的博大宽怀。如同我们所欣赏的自然景物一样,它们默默地奉献和馈赠,不管是春花、夏荫、秋实和冬雪,四时有序,毫无索取;无论是腰缠万贯的阔佬,还是囊中羞涩的乡野之民,山的奇峰俏石,水的柔美多情,一视同仁。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大自然博爱无私的亲和力。
在索溪峪,我们结识了一位老导游。他不无自豪地介绍了索溪峪作为武陵风景名胜的集大成者(有山石的峻奇、林荫的茂密,珍禽的奇异,溶洞的幽深,以及溪流的清澈等),然而,他似乎并不专门夸耀“自己领地”的如何佳美,在我们这些慕名者面前,不忘对毗邻的早已闻名的张家界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子山作点介绍。我对此很感兴趣,因早就听说武陵源风景地带因属三县交界,各方都对所管辖地进行独家宣传,甚至时有边界纠纷发生。就在不久前还读到一篇文章谈及到三方边界纠纷事。我们谈到这些,他听后轻轻一笑,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他认为祖先留下的这块宝物,应是大家共同的财富,只有共同管理好才不辱祖先,不负山水风光。从另一方面说,只有共同搞好宣传才会吸引更多的游人,领略湘西名胜,了解武陵独特的山光水色。
我不认为这些话多么深刻,但却有着现代人的管理意识和气魄(实际上也是一种审美者的气度)。后来几天,我游访了三个风景点后,觉得这个“意识”不只为索溪峪的导游所独有。
天子山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景区。自索溪峪上山,经云台这奇险的风景处后继续前行就到了。这里景物以其巍峨场面见著。从天子山的制高点眺望远方峰峦林海,仿佛一幅巨型的立体水墨油彩,也似一幅巨大的艺术壁挂,金色的涂抹和绿色的点染,令观者神清气爽。
我们向周以平经理询问天子山旅游业的规划,他却反问我们的观感。对这个武陵风景地的“小弟弟”不敢妄加评说,何况又怕引出三方纠纷的不快之事。但周经理却抢先说道:我们的办法是不说人家不好,而说你好我也好,让更多的人认识湘西名胜是一个整体的风景胜地。他认为,山水管理取决于人,游山玩水作为一种旅游文化要发挥人的主观意识。他们想到的是自然景观不如人家丰赡,但从服务管理方面下功夫,吸引游客,扬长补短。待我们参观了管理区修建的一幢幢各种形状的小房屋后,我们相信周经理的话。这个命名“五彩坡”的单元房屋建筑群,紧邻山中景观,为武陵源偌大的风景区所独有。从这种独特的构思中,不难看到天子山人开发风景的美好前景。
站在张家界同索溪峪风景的接壤处“水绕四门”,独特的地貌景色令人遐想。从这里,几条山涧水系分流而去,其中上源金鞭溪为张家界风景之冠,顺流下行则又进入慈利县索溪峪区的“索溪沟”。流水无言自成溪,它滋润了不同地界的林莽花卉。涓涓细流,经年累月,从不懈怠,这不深孕着一种博大无私的精神气魄吗?大自然的山水风光,并不受制于人为的某些“割据”式的界域,同样,审美作为一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摆脱了任何的功利负累,才显出真正的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