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它像“酶”和“酵母”——广东建设出口生产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30
第2版(经济)
专栏:

它像“酶”和“酵母”
——广东建设出口生产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姜德芬
建设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出口生产体系,已成为广东省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广东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统计,由广东省各级各类对外贸易企业投资参股、联营、自营的,已纳入出口生产体系的经济实体累计达到1万多个,累计注入资本已达2亿多美元和人民币11亿多元。其所引进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全部形成生产力后,年出口值将达22亿美元,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广东出口生产体系建设项目,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将“生产什么,出口什么”转变为“出口需要什么,生产安排什么”。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群星之冠的明星镇——顺德桂洲,从一个以农为主的落后小镇,短期内发展到出口收购额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开发了30多大类100多个品种出口,产品远销87个国家、地区,正是出口导向的结果。
早在60、70年代,广东即有部门所办的出口生产基地。但由于纵横割据,“内耗”严重。而近年新办的基地则变独家操办为贸、工、农、技协调运筹,省、市、县、镇联合经营,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出口基地,一开始就从吃大锅饭转变为讲究经济效益,并向集中连片建设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万亩虾塘、千亩茶园、果园、菜园等大规模创汇型农业基地。外贸公司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投资建设的“风扇城”、“鞋城”、“人造花加工区”、“玩具大厦”、“工艺大楼”、“牛仔布纺印染联合企业”、“苎麻一条龙生产线”等等,有的已初具规模,有的正在建设或绘制蓝图。这些集中连片的基地,出口规模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数千万美元。
两年多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回答的问题:诸如:出口生产体系性质是什么?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作用又是什么等等,有必要进行一些探索。
为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必须取得富有竞争力和稳定的出口货源,出口生产体系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外贸部门也曾独资办了一批出口基地和出口专厂、专车间,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当国家一旦确立放开国内市场、放开价格以来,以“大锅饭”为支撑的独营型的传统出口基地,在这“两个放开”的巨大冲击波前,显得苍白无力。无情的价值规律几乎吞噬掉“综合出口基地”。而初具雏型的广东出口生产体系,则以其初步显示出的“创汇型”、“效益型”、“联合型”、“优化型”等一系列特征,给人以如下启迪:
1、沿着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兴建的出口生产体系,是取得出口货源的稳固基地,是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后盾,是扩大出口创汇和提高出口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之一。
2、出口生产体系可以推动外贸体制改革,是理顺外经外贸工作关系的联结点,多年困扰我们的“工贸脱节”、“产销脱节”、“吃大锅饭”等弊病将迎刃而解,实践中存在的对外经济工作与对外贸易工作“两张皮”状况,将不断融合为一,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对外经贸职能作用,带动国民经济的腾飞。
3、出口生产体系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对外贸易居于“起动机”的地位,可以带动出口生产的发展。它有如生物中的“酶”和“酵母”,发挥催发作用。一业兴,百业旺。一个外贸导向的企业带动一个区乡镇的发展,带动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已是屡见不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