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全面推行家庭农场双层经营体制框架已建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31
第2版(经济)
专栏:

黑龙江全面推行家庭农场双层经营体制框架已建立
本报哈尔滨讯 记者王钟人报道:一年前,本报曾以《种子何以不发芽》为题,报道了我国重要垦区之一——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在尖山农场试行家庭农场承包国营农场的做法,经过一年的推行,现在有了重大突破。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垦区采访,看到家庭农场已成为该垦区的主体承包经营形式,“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建立。据了解,现在共兴办各类家庭农场16.39万个,比去年增加5.2万个,家庭农场承包劳力328053人,比去年增长47.5%,承包耕地2236.95万亩,比去年增长87.7%。家庭农场承包的耕地和承包劳力已占承包总面积、承包总劳力的87%和90%以上。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是由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省农垦局合并而成。垦区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00多万亩,职工76万人,下属100个国营农牧场和43个直属单位,垦区横跨小兴安岭山麓区、松嫩、“三江”平原区。随着全国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应运而生,给垦区带来了新鲜空气和活力,同时也提出了问题:原有的一套经营机制以及管理办法严重地压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农垦总局在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选择了生产凝聚力和职工向心力较强大的家庭农场,作为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自去年以来,职工统一经营承包的数量锐减,家庭独户承包猛增。农机具占有经营形式,转让和承包、自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转让和承包、自购的比重由1987年的三七开转变为今年的七三开或八二开。“大包干”的分配形式也占了主体,1988年各业承包总劳力参加“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的占92%,参加“共负盈亏,盈亏分担”的仅占2.8%。
家庭农场的推行加快了农场生产发展,以1987年与1984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4.3%,年递增10.3%,产业结构开始趋向合理,工业产值比重由28.4%提高到33.5%,职工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改善,职工储蓄年均增长27.2%,人均年收入增长14.2%。全国人大代表、五一奖章获得者徐茂芳拥有3077亩耕地,是垦区大独户农场主,三年来,他的家庭农场向国家交售粮豆123万公斤,上缴税费26.8万元,纯收入近18万元,其中投入再生产、添置农机具13.6万元。现在徐茂芳已把分配基金的20%留作股金,为明年(1989年)实行股份制奠定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