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石油跌价影响阿拉伯国家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01
第7版(国际)
专栏:

石油跌价影响阿拉伯国家经济
元济
1983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伦敦会议通过谈判,决定降低油价和削减产量,以遏制油价进一步下跌。每桶油价由34美元降到29美元,产量减少近50%。此后,油价一直有下降趋势,1985年每桶原油价曾跌到10美元以下,在产油国组织的努力下,1987年开始出现回升。目前,产油国组织成员国正在设法把油价稳定在每桶18美元的水平上。石油大幅度减价、减产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广泛而严重的影响。
油价暴跌使阿拉伯产油国收入锐减。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科威特3国的石油收入连年下降,从1982年的1860亿美元减少到1983年的510亿美元和1985年的60亿美元,1986年并没有增加。因而3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叙利亚、埃及和突尼斯同上述3国相比,石油出口量虽不大,但是油价下跌同样也大大冲击了它们的经济。80年代初,石油出口是这3个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出口值占3国总出口值的50%。现在油价下跌已把它们排出在国际石油市场之外,从而中断了这方面的外汇来源。
石油降价也给阿拉伯非产油国带来了不利因素。在“石油热”时期,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和伊拉克等都雇佣了数以百万计的外籍工人,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阿拉伯也门、民主也门、苏丹、黎巴嫩、约旦等国。劳务出口使它们获得了大量外汇收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81年,该国的侨汇收入高达10.08亿美元,而当时它的出口总值仅为1.76亿美元。同年,索马里的侨汇额达到6400万美元,而出口总值仅1.14亿美元。苏丹在1982—1983财政年度,侨汇是4.15亿美元,出口总值为7.33亿美元。埃及在1983—1984财政年度,侨汇总额高达39.3亿美元,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约相当于其出口值的总和。
近年来,阿拉伯产油国家因石油收入减少,放慢建设速度,解雇了大批外籍劳工。这使上述劳务出口国侨汇减少,失业率上升,从而加重了经济困难。例如,阿拉伯也门从1986年到1987年6月,被产油国解雇的劳工就有23万多人,由此每年损失约3.9亿美元的侨汇收入。此外,有些阿拉伯非产油国过去每年可得到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可观的财政援助,现在援款已大大减少,甚至已被取消,经济发展因此受到影响。
油价下跌还使一些阿拉伯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埃及除受到油价下跌的直接危害外,其间接收入,如侨汇、运河收费、旅游等外汇来源均受影响,呈下降趋势。为维持收支平衡,只好举债。目前,埃及累积债务已达380亿美元。苏丹也是债台高筑,必须偿还的债务达57亿美元。
为应付石油收入猛跌带来的冲击,阿拉伯国家被迫制定了紧缩政策,大幅度减少开支,限制进口,以及放慢建设速度等等。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一些阿拉伯产油国进行了经济调整,改变单一的石油经济,转而发展工业、农业,使国民经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也是阿拉伯国家调整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