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推独轮车的少年——远看李延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02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坛风景线

推独轮车的少年
——远看李延国
李兰妮
一次聚会,有人告诉我:“看,李延国来了。”
远远瞥一眼那位李延国——纯粹一个天安门城楼下的卫兵,团结紧张严肃(就差活泼)的化身。我甚至无法和他那些气象万千的“全景式”报告文学联系起来。
笔会临结束,李延国爆了个冷门——逛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人人忙着几百上千地往外扔钱,拎着、夹着、背着一兜兜“物质文明”走出卡口,唯独李延国甩着两只空手,像演操一样地走了出来。他在那个商品世界里竟然没买一分钱的东西,却跑到电影院看了场香港电影,说是了解一下那边的市民文化。
与文学爱好者座谈,没人愿意唱主角。“李延国,上!”困难的时候,人们喜欢选他去“牺牲”。他不会讨价还价,很认真地准备发言稿,在台上掏心掏肺地说。他说了些啥,弟兄们没注意,一个个逍遥地嗑瓜子,不时没良心地揶揄几句。
集体参观采写一家企业,最棘手的选题面前,众人又说:“李延国,上!”他留下来采访,掩护大部队撤退,其余的人奔赴风景区。
派李延国去“牺牲”,不会受到良心谴责。似乎,他天生就乐意承担苦活重活,他是为这些苦活重活而牺牲而活着的。
李延国不喜欢热闹,平时很少说话。每逢知己,一张嘴就是些沉重的话题。
“我觉着,文学的本质就是爱。爱人民。爱养育我们的土地。一切的批判也是基于爱。”
“我觉着,文学的竞赛到了最后,就是赛人格力量。”
“我觉着,只有在社会制度达到高度完美时,文学才能消除它的功利性。那时候人们的创作是为了丰富自我、美化自我。”
“我觉着……”
也只有他能这么说话,要换作别一个,听话人不起鸡皮疙瘩才怪。他说这些话时,朴实得叫人没法不跟着“纯洁”起来。
看李延国采访,太没有看头。捏着两毛钱一支的圆珠笔,对方说一百句,他记九十九句。谁要碰巧了和他一道去采访,才倒霉呢。这位老兄一大早就催你出发,中午不休息,夜里十二点才收起采访本。第二天照样。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脸灰了,嘴角也鼓起了小脓疱,而李延国呢?依然“孜孜不倦”,像个实心眼的庄稼人,珍惜着生活大地的每一点馈赠。
李延国说,他写报告文学,每一篇都动真感情。文学是生命的颤栗。
我告诉他,一位越剧名角儿说过,一个演员不能每场戏都动真情,否则会大大折寿。
李延国沉着下巴,脸上没有表情。
他少年丧父,12岁当农民,推起装满砂土石头的独轮车;20岁从军赶上“文革”;35岁四海为家,山南海北,忽东忽西,颠沛劳作,笔不离手。
春夏秋冬,他穿来穿去就是几套军装。他说他会做饭洗衣服补衣服,就是不会给自个儿买衣服。
临春节,他盘算着是去部队过节好还是去工厂过节好。我问,济南怎么没给你分套房?他沉着下巴无语。
近日,有消息从北京传来:他的《中国农民大趋势》在1985、1986年全国报告文学评奖中获奖,且名列前茅。我想,李延国听到这一消息,表情定会更加严肃。他可能又在构思下一个创作选题了。
推独轮车的少年呵,你还要赶很远很远的路,我祝你一路平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