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售粮状元谈苦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04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民的话

售粮状元谈苦经
李加林 许德光
同样是从1984年起从事专业化商品生产,一个养鸭,一个种粮,却为何贫富反差如此强烈?以致于被当地农民戏谑一个乡里同时出了个“穷状元”和“富司令”。
桃红柳绿时节,我们来到福建省建阳县将口乡。据乡长介绍:“咱乡是近几年来新崛起的蛋乡。自从养鸭能手张洪寿1984年率先采用圈养蛋鸭新法获得成功后,仅短短3年,全乡养鸭专业户多达360多户。一般养鸭千只以上的专业户,年纯收入均在5000元至6000元。圈养省工省力,天天有蛋捡,不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粮户纷纷跳槽搭棚,养鸭业方兴未艾。
我们见到被誉为“富司令”的张洪寿,是在他新建的两层水泥钢筋结构的新屋里。他私人有汽车,有电话,还有“账房先生”。他除担任乡里养鸭协会会长和饲料公司经理外,还聘请十几名帮手在西岸办了个鸭场,每天收蛋五六百公斤。他精明干练,致富有方,乡里人羡慕他、效仿他的人不少。据他称:“养鸭这营生,投资大。眼下我这等规模,没有十来万元资金是啃不动的。”
同是在将口乡,当我们访问福建省“售粮状元”邱建平时,却见到另一番景象:在一拥挤的普通瓦屋里,除了满墙贴着的奖状外,仅有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算是“高档”消费品。这位拥有收割机、脱粒机、拖拉机、抽水机、烘干机、插秧机、喷雾器(县、乡农机部门借给他使用的)“七机部长”,尽管曾经年人均售粮居全省首位,眼下却因春耕所需的资金不足而发愁。他抱怨谷是“爬着涨”,生产资料是“飞着涨”,一担谷子抵不上一担鸭饲料的价钱。他告诉我们:“1985年售粮3.1万公斤,纯收入4650元。去年出售粮种和商品粮也是3.1万公斤,纯收入却减少了2600元(还未包含农机具折旧费)。”他算了一笔细账:去年种一亩粮食,所花成本要比1984年增加79.6元。为谋生计,他只好从信用社贷款4000元,于去年12月底购进630只鸭,搭棚干起“以副养粮”的营生来。
邱建平年纪轻,有文化,如专心致志养鸭,一年赚上几千元是有把握的。然而,为什么他宁愿吃亏,心甘情愿地继续承包那65亩水田?经我们再三追问,他道出真情:“因为村民新选我当村主任,咱是团省委委员,共青团十二大代表,党和人民给我这么多荣誉,不带头多贡献说不过去呀;粮食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不种粮,总不能叫城里人只吃蛋不吃饭;承包期限尚有2年,咱好意思提前中止合同吗?”
这位“穷状元”请我们帮着呼吁:建议有关部门赶紧采取措施,保护粮农利益。否则,倘若再苦撑两年,粮价仍是太低的话,他这位“状元”便有变成贫困户的可能。如果果真那样,他即便继续当村长,说话也没有号召力,他这个“样板”也就失去了榜样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