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藏汉情话〔报告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04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藏汉情话
〔报告文学〕
彭见明
本篇所载主人公,朱再保,湖南岳阳人氏。年过花甲,清瘦颀长,坚毅温厚。一生经历难说光芒四射,却也沉重,吃过糠讨过米做过长工。东方红,太阳升,这光辉暖了他。听说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二话没说,一抬脚便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在著名的金城战役中火线入党,宣誓时那吸入肺腑的硝烟味一生一世难得忘掉。在上甘岭坑道,整个春天大半个身子泡在水里。缺水季节,嘴唇喉咙渴裂了,拎着脑袋去山下偷冰化水,竟没被枪子点中。回国时,勋章在胸前闪烁。回国后没睡功劳铺,投身国防建设生产,干得很苦,队伍上尊称他“焦裕禄”,够写一部书。后来病得很厉害,40挂零就成了军队离休干部。身体不行了,心却依旧热得烫人。心火旺了,自然要四处找事做。服务态度极好地去商店里帮忙。可惜他能打仗却对付不了钞票,这东西不能马虎。后来觅得一个好去处:学校。天真烂漫的朗读和嬉戏,融了他枯槁的身子。只恨晚识此“仙境”。这是学府,他是文盲,干什么?有事做!洗厕所嘛,搞卫生嘛,帮老师拖煤嘛,带孩子春游嘛,为启蒙学生制作拼音、识字卡片嘛,还供不应求呢。这地方好,有意思。从此“赖”着不走了。人家写材料说他是校外辅导员,其实一无聘书二无劳务费。无关紧要,他不为这而来。后来居然成了全国优秀,去北京开会照像;去就去,要紧处不在这,为的是让生命有所寄托。
1985年,国家教委安排岳阳市一中开办西藏班。每年来50名。朱老得信后睡不着: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从几千里外来,一来至少4年不能与乡井父母亲人谋面,要自己料理生活,吃不习惯,语言有隔……越想困难越多。义务和责任,压得他的双肩开始疼痛。
孩子们来啦,高原儿女格外红润壮实,却也因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朱老喜欢又心酸,围着孩子团团转。从住到吃,牙刷口杯毛巾鞋袜,一律干预,当之无愧他成为每届学生最先熟悉和亲近的汉人。“朱伯伯,朱伯伯。”欠正宗的普通话长长短短响满一屋。关于朱伯伯,又占了孩子们写回家去的第一封信的大半篇幅,率先经一些嫩稚的手,刻在100多个藏族家庭以及他们单位、牧场、邻居、朋友等亲人脑海里。
不容孩子们休息一下并一览江南水乡风采,朱伯伯便指挥孩子们立正稍息,以岳阳楼和校门作背景,一个接一个,由他轮流拍照。招呼孩子们挺直腰、精神点、笑一笑。这个节目很重要,刻不容缓,50张6英寸放大照片以及每张照片后的一段文字,经朱伯伯一手完成,三天内必须全部寄出。非三天不可么?是的!他想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照片这最真切的记录,向每个新生家长报平安。天下父母眷恋远行儿女之心皆同,他有儿女,他理解。三天只72小时,干完这活至少要60个钟头。60个钟头里,大部分时间必须在门窗紧闭的的暗室里度过。这是酷暑季节,老人常常干到深更半夜,弄一口水喝下,复又开始干活。凌晨的古城,万籁无声,鼾甜梦熟,他才扶着岳阳楼朱色围墙,回家放平散架的身子。不能送照像馆或者请人洗印吗?不能!孩子们口袋里并不宽裕,能为其省一分就省一分。他只有收一份成本费的权利!三年他为西藏班孩子拍摄洗印照片8千余幅,价格仅相当照像馆的五分之一。非得以岳阳楼和校门做背景吗?是的。这样才具有“安全”和“目的地”意义,家长看了真正落心。这叫“平安照”。还有“友谊照”、“进步照”、“幸福照”等美丽名词和动作,用此向家长做定期的、直观的、简洁的汇报。
首批西藏学生抵达岳阳前两月,朱伯伯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散发若干倡议信,召开若干学生会,把汉族小伙伴心灵的火,拨弄得如夏天的太阳热烈,以至藏族朋友一到,无数笑脸和几千册图书上千件乐器玩具蜂拥而至。这些物件全来自孩子们的自愿。
国庆节市里有台晚会,朱老跑几天,找了上十人,硬是打破原计划,要了几分钟时间,让西藏孩子上台表演了他们的拿手好戏。要让全社会知道一中有个西藏班,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西藏班,这是他想达到的目的。此举无疑是活广告。这下好了,正宗的西藏民族舞蹈,风快成为市民口碑,朱老的局面打开了。第二个倡议发展到了民间。每逢端阳节、中秋节、春节、元旦,甚至星期天,朱伯伯动员汉族学生家长将藏族学生分别接到家里过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里断然是不可冷落了孩子们的。这一号召得到热烈响应,听说自家儿女的西藏朋友要来,有些家长几天前就买菜作准备;有些家长还设法弄辆小车,准时去接。一到这天,学校门前,车子排成长龙——不过谁也不会把它看成不正之风的。
开始朱老不放心,出发时站在校门口一个个送走。有家长因事迟来接的,他当即安排新的去处。西藏孩子好胜心自尊心强,他怕不慎伤着。回校时朱伯伯又站在校门口一个个核对。那颗心没有一刻安稳。中途他还骑着单车上门去看孩子是否拘谨,唠唠叨叨向家长介绍每个孩子的嗜好习性,指导做西藏民族风味的吃食。这也是造成家长精神紧张,早几天就开始做准备的原因。连一向简便度日的家庭,因有西藏小朋友来做客,不得不手忙脚乱一回——当然这绝对是乐意的。他们还乐意得到朱伯伯的表扬——尽管“表扬”如今不怎么吃香值钱。在这个城市里,和西藏孩子交上朋友的学生和家长,都很有光彩,他们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赞赏。很有些家长找朱老,要求什么时候给他们家也“派”一个来。
朱再保竟背得出150个孩子的生辰日期!每个孩子生日那天,保准朱伯伯会提着一小袋食品和一个日记本什么的送到手上,然后说一番祝贺的勉励的话。孩子远离父母,生日享受不到父母的爱抚,朱老以为填补这个空缺非常要紧。后来他确实忙不过来啦,便花150块钱,请食品厂定做了15个大蛋糕,上面精心盘着“扎西德勒”字样,分送三个班,点上生日蜡烛,让每人切吃一块,为孩子们做一个总生日。
但是保留了一个小小生日宴。他女儿和孤儿晓莉,还有加央旺姆同年同月生,这一席每年照办不误。这个节目不能取消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孤儿晓莉。闪光的生日蜡烛对于她,感受和别的孩子大不一样。朱伯伯将晓莉视为亲生,给女儿一份什么,必不少她一份。汉族风俗中的“压岁钱”,当然也要同时准备两份。还设法为晓莉专门筹来一笔款子,定期给她零花。他说:别的孩子都有父母亲人寄钱,她没人寄,心里会怎么想?
孩子们在江南的第一个藏历年,是在朱伯伯家度过的。50个学生,欢乐地嬉戏穿行于朱老家50平方米的屋子里。这栋已不辨颜色却温暖无比的旧平房,不知是何年产物。为使孩子们在南方同样能体验到本民族风俗的乐趣,朱老夫妇很费了一番心思。为熬奶茶、炒瓜子、炸爆米花、做藏式菜,老俩口忙了好几天。他老伴手都烤烂了,或许口味仍达不到正宗藏式水准,但孩子们尽了兴。这就好,再累也值。
每逢大的节日,学校里是要让孩子们热闹一场的。朱伯伯理所当然成为食品总监:古都啦人参啦酥油茶啦……为使孩子吃得痛快,人们潜心切磋技艺,藏食越做越象一回事了。
朱伯伯也“训”人。“训”有些孩子无节制地乱吃冰棍,消毒不严的冰棍吃了拉肚子。同时又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计算,怎么可以拿一元钱去买一支冰棍大大咧咧不让找钱呢?后来孩子们也跟朱伯伯学会讨价还价了。讨价还价不都是坏事,这是生活!生活绝不是晶莹的童话世界。不让吃冰棍,吃什么?吃西瓜、水果。这时节是西瓜的世界,触目皆是,但朱伯伯却骑着车满街转,找价钱合适的。口口声声说:这是给西藏孩子买的,不能多赚钱呵。个体大户的竹杠竟也被他“敲”响了,几千斤瓜,送上门来,便宜不说,还任其挑,劣瓜归他,慷慨无比。这老人也真是,得寸进尺,还非要选一般大个的不可。他有理由:都是孩子,不好分厚薄。
去罐头厂参观,朱伯伯对厂领导说:这是我们一中西藏班学生,你们要慰劳慰劳呵。其时市上没有梨子供应,厂领导高兴地搬出仅存的几十斤梨请客。
去农村考察时,朱伯伯对乡干部说:西藏班孩子头一回来南方农村考察,你们要关心呵。结果乡政府按湘北农村接待贵宾的风俗,为孩子们摆席面,10大碗,一碗一碗上。
小次仁脚生脓疮住院,半夜三更找朱伯伯要热面条吃。他当即上街敲店门,不惜扰醒店家好梦,一口一声西藏来的孩子如何如何。店家竟也被老人的言行感动,旋即披衣起床,捅火煮面。
朱伯伯凭三寸不烂之舌,到附近大工厂为孩子们弄来免费洗澡票;买便宜军大衣和毛皮鞋;为孩子搞批发价商品;和医院谈妥优先为孩子们就医;同赢利企业联系为孩子们适当解决问题;为补充肉票同有关部门红脸粗脖子地争……
朱伯伯听说藏族风俗中,有在洁净清澈的河水里合家洗浴的习惯。为满足孩子们一回心愿,劳神费力在80里外的农村,觅得一如意去处。怕不安全,自己先下水去,踩遍每一处角落。又划分好男女泳区(这是应该不同于汉族学生习惯的)。这才为心早就痒痒了的快乐王子公主们放行,留下一个美妙深刻的印记。
夏天来了,汉族学生早着短衣短裤裙子无领衫,藏族孩子却长衣长裤捂得严丝密缝,憋得面红耳赤,汗水淋漓,原来他们没有裸露胳膊腿的习惯。朱伯伯得知内中因由,赶忙和校方一道,风急火燎为孩子们操办夏装。店里的棉毛衫运动服,太厚,不行。扯涤确良什么的料子做,依旧透明。穿街过巷,四处奔波,七挑八拣仍不满意。这战火硝烟洗过的五尺男儿,竟在针呀线呀布料呀等女人活中,比婆婆妈妈还认真。最后竟寻到一家布料工厂的仓库里去了,终于选出一种经洗、耐磨、便宜、凉爽又不透明的面料。顺理成章,自然又是最优惠的价。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宣讲:孩子们不容易呵,那么远来,年纪又小,几年回不到父母身边……这不丑,不俗,很崇高。天下圞心皆肉筑就,笑话朱再保者,未必高雅。朱再保不想惊天动地,乐于俗举,自有无尽韵味。小次仁那次生脓疮,他一刻不离在医院护理7天7夜,喂水喂饭,端屎接尿。段曙江的父亲不幸逝世,孩子极度悲痛,提出许多条件:一星期不上课,七七四十九天不唱歌,要举行种种祭奠仪式。他全答应,终日伴陪,面条水果送到孩子手上。西藏班下乡搞夏令营,要经过一处沿湖马路,他怕路基不稳,顶酷暑步行20余里,悉心考察后才让其通车……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几乎为孩子们耗去全部精力和时间。他的日程中没有节假日。在外人看来,非铁打金刚,不能胜任此道。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名副其实的铁打金刚的内部构造吧——
1965年8月,朱再保病倒在部队工地。停止呼吸8分钟。大吐血。特级护理。
1966年1月7日病历中写道——术前诊断:胃癌,晚期;术后诊断:胃癌,晚期。那次手术全切胃和横结肠,从腹腔里拿出4斤很重要的零部件。头发全脱。很久还站立不稳。医师当时的结论是顶多活5年。
1983年的病历上,除以前众多古怪病名外,又添了肾结石、肺结核、低血糖、支气管扩张等新名词。1.7米的个子体重不足100斤。每餐进食不出二两。可是朱再保活出了第4个5年。这艰难而高尚的活法,奥秘何在?
朱再保自1962年至今,只加过一级工资,现拿18级。西藏同胞有送他毛料毛线什么的,全折价退给了他们的孩子。学校送他30斤过年肉,他原封不动转赠西藏班食堂。诸如劳务费营养费奖金什么的,一分未曾进过腰包。屋里至今没有现代气息。似乎朱老从未听见现在满世界“有偿服务”的口号轰隆隆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