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改造传统文化的三个难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0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改造传统文化的三个难点
在中国近代史上,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发生顽强的阻碍作用,而对其改造又极其困难,这可能与以下三个方面的难点有关。
第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代已经整个地意识形态化了,这就使它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不容怀疑,不许改变。我们往往给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加上“马列主义”、“社会主义”这两个神圣的标签。相反,凡是与我们文化不合的东西,都被扣上“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吓人帽子。这样,就造成一种双重的结果,旧的传统文化由此获得政治上的庇护,而任何对文化的变革及创新,都可能要被斥为异端。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全盘道德化的。任何对这种文化的背离都被看作是不道德的,而对这种文化的循规蹈矩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这样,传统文化就借助于一种盲目的道德力量而得到自我保护。相反,任何对传统文化的挑战都会在伦理上被置于一种劣势的地位。“资产阶级思想”可与道德败坏划等号,反对封建主义又似乎要搞资本主义,不要社会主义。一个为追求爱情而离婚的人,总要遭到道德上的非议。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个性。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在一种封闭性的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极强的个性。一种文化的个性越强,与其他文化就越是格格不入,就越是难于理解其他文化,要借鉴其他文化对自己加以改造也就越是困难。这种个性不仅产生一种文化上的民族中心主义,即从自己的标准出发,对其他一切文化彻底批判之,而且总是在“国情特殊”、“爱国主义”等借口下,对自己的文化一概保护之。最近常听到一种说法,叫作“愈是具有民族性,就愈是具有世界性”,这可真叫人莫名其妙。在我们的文化中,还有比男人梳辫子、女人裹小脚更具有民族性的吗?难道这些东西就真的“愈是具有民族性”吗?这种说法可以说连“中体西用”的观点都不如。它只表现一种隔膜,即由于我们文化极强的个性而与其他文化存在的隔膜。如果不消除对自己文化的虚荣心,不打掉罩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道德的灵光和意识形态的保护色,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就难以实现。
(摘自5月29日《经济学周报》 孙立平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