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2-05
第1版()
专栏:朝鲜通讯

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
新华社记者 戴煌
在朝鲜北部某村的南山坡上,有一座新建的坟墓。一个月以来,凡是在这座墓前经过的军人和人民,都怀着崇敬的心情走上墓基,来凭吊这位埋葬在朝鲜土地上的中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同志。
今年一月二日,部队早操过后,罗盛教向河边走去。这时,河面上有四个朝鲜少年正在快乐地滑冰。有一个名叫崔?的少年忽然失足向冰薄的地方滑去,一下子压碎冰面,跌入八尺多深的冰窟窿里去了;另外三个少年吓得哭叫起来。罗盛教抬头一看,见到有人落水了,他便赶忙向那里跑去。他边跑边脱棉衣,全身脱得只剩下一身单衣,立刻奋勇跳进冰窟窿去营救这个朝鲜少年。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他全身浸在水中一连探摸了两次没找到崔?。他把头露出水面急忙换了一口气,又钻进水里,第三次才找到了崔?。他几次把崔?托到水面上来,可是因为冰窟窿四边的冰太薄了,每次崔?刚要爬上来,冰块便塌了,崔?又掉入水中。这时,罗盛教身上的血液快冻结了,全身发紫,面色苍白,已经精疲力尽;但他为了决心把这朝鲜少年救出来,就又一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入水中,双脚踏着河底的碎石,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头将崔?顶出水面。这时候连部的理发员拿着一根电线杆子赶到了,崔?抱住杆子才被救上来。但是,舍己救人的罗盛教同志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就被急流冲到远处的冰层下面去了。不会泅水的理发员飞快跑回去叫人来营救,等人们赶来用刀斧砍开冰层,将他捞上来的时候,罗盛教已经停止了呼吸。
这位伟大的二十一岁的国际主义战士,是湖南新化县十三区相子村马龙呦一个贫农的儿子。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一个优秀的团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个勇敢的战士。在他遗留下来的日记本子上,他曾经写了下面的短诗:“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罗盛教牺牲以后,某村的二十多户朝鲜老乡赶来围在烈士的身旁,像丧失了亲人一样地痛哭着。被营救再生的朝鲜少年崔?更痛哭不止,他说:“罗同志舍身救了我,比我的亲哥哥还要亲,我要亲自去安葬他。”他的母亲说:“罗同志为救崔?而牺牲了自己,这种恩情永远报不尽啊!”该村五十五岁的名叫元善女的老太太自动献出一块茔地来埋葬我们的烈士。这块茔地是她准备在自己死后埋葬用的。她对本村的劳动党支部书记说:“我把自己的这块好地让给罗同志,这比让给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分别呢?请你向志愿军同志说说吧!”当天下午,老乡们川流不息地跑到部队住房的门口,再三请求队长和政治指导员说:“罗同志为了救我们的孩子而牺牲了,请你们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按照朝鲜人民的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吧!”他们的恳切要求终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领导机关所接受了。村中的少年们抬着用白布缠着的罗盛教的遗体,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在后面,所有的人都低着头擦着眼泪,向茔地走去。当罗盛教的遗体被放进墓坑的时候,村民们再一次围绕在墓坑旁边,最后一次瞻仰亲人的遗容,然后所有的人大哭着,一锹土一把泪地埋葬了烈士。被营救的少年崔?领着他的两个弟弟和三个小妹妹,抬来了一块三尺长、一尺宽、五寸厚的石桌桌面,将它安置在烈士墓前。又有两位姑娘从山上移来两棵小松树,栽在烈士墓的两旁。崔?将朝鲜尊贵的祭礼一瓶酒、一碗饭和一碗豆腐摆在石桌上,他在烈士墓前跪了三十多分钟。他痛哭失声地向死者宣誓:“罗同志: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救命恩情,我们要世世代代地纪念着你。我已经十八岁了,我决心参加人民军,继承你的遗志,学习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志愿军同志一起去打败美国侵略者!”为了追悼罗盛教,村民们一连开了好几次会议。他们在会上保证提早缴纳公粮,今后要深耕细作,多打粮食,支援前线,争取在反侵略战争中获得更大的胜利。
几天以后,村中的人们又成群结队地到罗烈士的墓地上去。他们在罗盛教的墓前竖起了一块出土五尺多高的墓碑,墓碑的背面用朝鲜文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地牢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