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坎坷的海地民主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22
第5版(国际)
专栏:述评

坎坷的海地民主之路
本报记者 郭伟成
一夜之间,海地的政治局面又翻了个个。三天前已被马尼加总统撤职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南菲将军,这时却在电视里挥舞着冲锋枪向全国宣告:马尼加政府已被推翻了。他指责马尼加“违反了宪法”,并声称他将“使海地恢复纪律和社会秩序”。
然而,南菲将军要恢复什么样的“纪律与秩序”呢?一九八六年二月,统治海地长达三十年的杜瓦利埃独裁统治垮台以后,武装部队总司令亨利·南菲将军就接管了海地政权。他允诺将通过自由选举产生国民议会,由公民直接选举总统,实现国家生活民主化。但是,南菲的军人执政委员会并没有对杜瓦利埃独裁统治及其追随者镇压人民的暴行予以清算;军政府中不少人仍是杜瓦利埃的党羽。许多进步分子仍然不明不白地失踪。相反,杜瓦利埃镇压人民的秘密警察“通顿马库特”分子仍然逍遥法外。
海地是西半球最贫困的国家,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普通工人的日工资是加勒比地区最低的,儿童死亡率达百分之十二点五,百分之八十五的居民是文盲。一位当地的外交官说:“独裁者垮台以后,海地没有变化,仍然是走私犯的乐园,毒品贩的天堂。”在太子港的酒吧或夜总会到处都可以买到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与非法经济繁荣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国家经济的凋敝。
去年三月,海地通过它独立以来的第二十三部宪法,规定当年十一月进行自由选举。由于军人执政委员会一再取消国家选举委员会,取消预定的大选日期,引起海地人民的不满和抗议,多次发生罢工、示威或总罢工。群众性的抗议活动从首都延伸到内地和各主要岛屿。去年十一月,杜瓦利埃独裁政府残余势力制造流血事件使原定的大选流产,军政府不但不加追究,反而再次对群众示威抗议进行血腥镇压。迫于国际压力和国内民众的要求,海地军人执政委员会不得不在今年一月中旬举行大选。在军方的支持下,海地民族主义进步民主党领导人莱斯利·马尼加当选总统。马尼加上台一百多天以来,在军人集团的牵制下,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民主改革”。这次政变后,马尼加在他的流亡地多米尼加向新闻界说,由于他的政府“反对军人集团的腐败与走私行为”,触及了海地军人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引起军方不满,这是“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他的主要原因”。马尼加承认,在这次较量中,军队“赢了一分”。但是,他断定“南菲军事独裁政权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海地军队内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本报墨西哥城六月二十一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