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在山西陕西两省考察工作时 赵紫阳谈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山西陕西两省考察工作时
赵紫阳谈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
发展商品经济各地都有优势,沿海发展对内地肯定有利;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改革的形势是好的;现在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必须着手解决物价和工资的改革;大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关键是把承包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当前关系到全局的大问题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6月14日至21日在山西、陕西考察工作时,就沿海发展战略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物价、工资、企业内部机制改革等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
赵紫阳在山西、陕西考察了工厂、企业和农村,同当地的党政负责人和工厂、企业、农村的负责人进行了亲切交谈。
当山西省委领导人汇报山西的经济发展方案时,赵紫阳说,山西的优势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业。过去说搞原材料工业不合算,是因为那时搞的是产品经济。现在发展商品经济,我不认为搞原材料工业不合算。沿海发展对内地肯定是有利的。山西沿着重视发展能源、重化工这条路走下去,是大有前途的。
接着,赵紫阳谈了沿海发展战略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关系。他说,不可能沿海发展了内地不发展;内地不发展,沿海也不可能加快发展。发展商品经济,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包括那些严重缺乏自然资源,只有劳动力的地方,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把经济发展起来。各地都要注意在发挥自己的优势上做文章。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情况下,最怕的就是人家搞什么你也搞什么。人家搞外向型经济你也搞外向型经济,人家搞轻纺工业你也搞轻纺工业,人家搞尖端你也搞尖端,不看自己的条件,这样肯定是行不通的。沿海发展迫切需要内地提供原材料,这给内地原材料资源丰富的地方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沿海的发展,必将增加对内地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同时沿海的资金、技术会向内地转移,从而促进内地的资源开发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过去经济发展效益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区分工太差。地区分工所以不发达,是因为长期搞产品经济。现在情况变了,内地应当很好地研究自己的优势,利用地区分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发展商品经济这样一个大的格局下,将来自然会形成这样的情况:各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商品交换,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6月15日,赵紫阳考察了平朔露天煤矿。他说,现在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必须着手解决那些改革中难度较大的问题,主要是物价、工资的改革。物价、工资改革之所以难度很大,讲来讲去,主要是个承受能力问题。而承受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企业效益。财政困难的解决,涨价因素的消化,都要靠企业效益。如果企业不改革,社会对物价和工资改革就没有承受能力。当然,如果不进行物价、工资改革,新的体制建立不起来,企业的改革就没有好的环境和条件,也很难深入下去。归根结底,物价、工资改革,要靠企业效益的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了,物价、工资改革的回旋余地就大了。
赵紫阳在陕西考察时多次就加快大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发表了意见。他说,现在一些国营大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落后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设备差、所用原材料价格贵、技术人员少、工资高、负担重,除了上交税收外,乡镇企业还要拿出一部分利润给乡政府以工补农;而国营大企业设备好、技术水平高,职工工资比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低,上交的税利还不如人家的多。在同等条件下,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比许多大企业高。这主要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内部机制好,真正实行自负盈亏、按劳付酬,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些国营大企业管理落后,内部机制不合理,仍然是“铁饭碗”、“大锅饭”。国营大企业在改革中不能老是像前几年那样要求国家让税让利,一定要解放思想,加快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
赵紫阳说,国营大企业加快内部机制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关系到全局的大问题。几年来,我们在改革中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在还是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在起作用,因此矛盾和摩擦很多。我们应该加快改革,尽量使新旧体制交错的时间不要拖得太长。
赵紫阳指出,国营大企业的内部改革,已经有不少经验。看来,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起带头作用的还是承包制。
关键又是要把承包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之上,改变在确定承包条件过程中“一对一谈判”的局面,真正实行招标承包,使大企业从总厂到分厂、车间、班组都建立起竞争机制。这一条搞好了,企业内部的其他改革就将势如破竹,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就都有了条件,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出来。竞争承包方面的许多经验,要很好地总结、推广,结合起来运用。如有的企业搞招标抵押承包、全员风险承包,每一层的承包者和职工都入股,股金也是风险押金,把承包制和股份制结合起来了。有的企业运用承包制在一厂之内搞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放手让各个单位在完成承包任务的条件下自行开发新产品、自找经营门路、自行创造更多的效益,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做法效果都很好。
他说,企业的干部制度要认真改革。要创造一种使能人可以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现在许多大企业人浮于事,二线职工太多,一线的生产工人不满意。企业在劳动制度改革中,要按工作量给每个单位定编定员,然后在竞争基础上招标、任用每个单位的负责人和职工。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也要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多余的人从岗位上退下来,可从事第三产业,或经过重新培训,各展所长,干更适合的工作。现在有些大企业抱怨“企业办社会”影响了他们的效益。大企业如果完全不办“社会”,把现在为职工服务的事情都推给地方政府,从企业本身来看也许能提高经济效益,但从整个社会效益来看是不合算的,目前也是行不通的。问题不在于企业办了一些为职工服务的事,而在于怎样办,是不计盈亏、吃大锅饭,还是承包、租赁,用商品经济的办法去办。企业为生产服务和为生活服务的部门,都应尽可能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赵紫阳说,企业实行这些改革,特别是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看起来很难,但是,只要真正按照竞争承包的原则,认真去做,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效。关键是要增加透明度,怎样改革,按什么条件承包、聘任、组合,要让广大职工都知道,并造成舆论;其次,要坚持机会均等,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赵紫阳说,在企业内部机制改革方面,国营大企业一定要重视并认真学习、借鉴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经验。大企业的有些经验,如组织跨省市的大型企业集团,利用开放条件,自己攻关加对外合作,开发高技术产品等,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不容易学;而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好机制和内部搞活的经验,大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移植。如果搞得好,国营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当而且可能比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更高。大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应当有领导地加深和加快。
赵紫阳要求省、市、自治区重视大企业的内部机制改革,并要为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现在有些政企不分的公司利用手中掌握的紧俏物资分配等行政权力控制企业,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赵紫阳同志在山西、陕西两省强调指出,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改革的形势是好的。他说,判断形势好不好,改革对不对,都要有分析有对比,要坚持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凡是被实践证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不对的,决不能不看这一点,而用过时的教条主义的观念去衡量是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