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挖塘抬田 养鱼种粮 渭南三县大面积开发盐碱荒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25
第2版(经济)
专栏:

挖塘抬田 养鱼种粮
渭南三县大面积开发盐碱荒滩
本报讯 陕西渭南地区的大荔、合阳、华县三县农民在国家扶持和当地政府统一组织下,采用挖塘抬田的办法排碱改土,养鱼种粮。6年时间共开挖鱼塘1.2万亩,淤成台田1万多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相当可观。去年,华县4500多亩水面平均亩产300多公斤;大荔县产鱼90多万公斤,利用种植农作物的1600多亩台田,也收入达30多万元。
在这3个县境内,渭河、洛河与黄河相汇,黄河干流长达百余公里。这里曾是陕西省典型的农灌区,由于三门峡水库拦洪工程影响,河水落淤,河床抬高,大片良田逐年碱化,地表多被盐霜和盐结皮覆盖,不少地方长年积水,形成低洼易涝荒滩。当地农民曾经用熬硝、晒盐、种稻、栽莲等多种办法治理、开发,但收效甚微,致使40多万亩河滩荒地长期荒芜。1982年开始搞挖塘抬田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合阳县养鱼专业户任茂才在盐碱荒地上挖鱼池10亩、台田8亩,当年亩产成鱼245公斤,加上种植收获年纯收入达4600多元,对周围的群众震动很大。去年全县168个养鱼专业户中已有72户脱贫致富,平均年收入由几百元增加到3000多元。3县悟出这样的道理:治理低洼盐碱荒地须综合开发,走渔农牧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道路。
养鱼和治碱,过去互不搭界。渭南三县把二者结合起来,以渔为主,综合开发,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经济、生态循环,令人耳目一新。其效果显然比以粮为纲的单一开发要好得多。
盐碱地区一般都是贫困地区。帮助这些地方的农民治理盐碱、摆脱贫困,尤其要讲究经济效益;不能一面把盐碱治住了,一面又让农民背一身债。如果入不敷出,或者入出相当,那么即便地里收获一点粮食,农民参与治理、开发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
据了解,陕西省靠近水系的宜渔低洼盐碱荒地有两三百万亩,目前已开发的仅占1%左右。全国类似的宜渔低洼盐碱荒地约有4500万亩,这是一项相当可观的待开发资源,值得高度重视。关键是治理、开发的方式要得当。——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