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全国出现四万个新兴文化市场 昔日“供给制”:一人一元文化费 今朝“商品化”:活动场所遍城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全国出现四万个新兴文化市场
昔日“供给制”:一人一元文化费
今朝“商品化”:活动场所遍城乡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记者郗永年 李光茹)10年改革,彻底结束了我国“八亿人看八台戏”的历史。如今,4万多个新兴的文化市场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崭新的文化天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30年,“供给制文化”带来这样的后果:每年文化经费只占财政支出的0.4%,全国每人每年只有1元左右的文化经费、5分钱的购书费和看半场戏的机会。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应运而生的文化市场,打破了文化事业只能由国家包办的旧格局。1980年,广州东方宾馆办起全国第一个业余轻音乐队和音乐茶座后,精神产品和娱乐服务开始以商品形式进入了流通领域,文化新风很快吹遍大江南北。
目前,全国有3.5万个文化事业单位、17万个文化专业户、12万个售书摊档活跃在文化市场上,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兴办文化事业的新局面。其中四川省文化市场就有1.4万个,连西藏自治区也有100多个。
在拉萨文化市场上,可以看到音乐茶座、棋牌比赛、图书租赁、舞蹈培训、电子游戏等20多种活动项目。八角街、人民路、夺底路摆着的那20多张台球桌子,吸引了过往行人,据说每天来打台球的不下400人次。
于是,多年来文化生活的一潭死水变活了。近几年,各地文化市场不断传出令人欣喜的信息:四川出现了国内发行量最大的音乐杂志《抒情歌曲》,广州出现了年产值近百万元的“新时代影音公司”,辽宁的话剧《搭错车》上演场数创全国第一。广州20多家影剧院都在开展多功能服务,每年放映演出10多万场次,每个市民可参加40次文化活动。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自治区出现大小戏班子70多个,新挖掘整理出《文成公主》等8个藏戏传统剧目。从昌都到拉萨的公路旁,一些个体戏班子为当地群众和过往客商演出,昔日荒凉寂寞的地方如今也是歌声笑语飞扬。
文化市场也给一向经济困难的文化事业单位带来了生机。他们借助这个大舞台开展有偿服务,“以文补文”,增强了自身发展能力。据统计,去年全国约有3.5万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进入文化市场,从业6万多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