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寻常小吃不寻常——记价格放开后的瓜子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03
第2版(经济)
专栏:

寻常小吃不寻常
——记价格放开后的瓜子市场
新华社记者 程敏
瓜子——寻常百姓的家常小吃,这几年销量越来越大。厂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美味可口的优质品种一个个冒了出来,目前已超过500个,瓜子市场的繁荣,同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还记得,80年代初,瓜子由国营独家经营,价格统得过死,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产量少,品种单调,销售不畅。由于背离了价值规律,瓜子市场日显萧条。
市场的变化源于价格放开。近两年来激烈的瓜子之战,实质是价格和质量之战。今年2月,记者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瓜子展销会上看到,质量上乘的无壳瓜子、保健瓜子、牛汁瓜子、话梅瓜子等,一上柜台就被争购一空,厂家还订了2000万元的供货合同。而那些价质不符的冷背货,却无人问津。这一点商店的营业员体会最深。北京西单果品店的一位售货员对记者说,很多顾客来买瓜子,开口就问:“哪种瓜子味道好?”只要质量好,多付些钱也乐意。这说明,优质优价的瓜子有实力战胜质次价高的对手。
价格放开后,瓜子加工企业被掌握在“看不见的手”中,优胜劣败,有兴有衰。
“瓜子城”芜湖的“傻子瓜子”,早些年质量不错,价钱适宜,很快畅销全国,成了名牌。可是,不久这家公司想走“捷径”,套购外厂熟瓜子,打上自己商标,加价出售。一时间,买主纷纷退货,一下子砸了牌子。去年底公司负债近百万元,濒临倒闭。而同在芜湖市的另一家迎春瓜子公司,引入竞争机制,刻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管理,使价格低于同类产品,销售量直线上升,几年来为国家创利359万元,企业实现利润102万元。还有原来处于劣势的芜湖胡大瓜子公司,注意市场变化,精心制作出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高、中、低各档瓜子,按质论价,也很快打开了销路,去年销售量比上年翻了一番,上交利税200多万元。
迎春、胡大和傻子三家公司同做瓜子生意,同在一个市,然而在激烈的角逐中,有的由兴到衰,有的逐渐发达,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否运用价值规律。胡大瓜子公司总经理胡福如对记者说:“货真价实,薄利多销,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瓜子加工企业一头联着市场,销售产品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另一头联着原料市场,如何降低成本,价值规律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瓜子价格放开以后,刺激了瓜农的积极性。到1985年,生瓜子产大于销,大量积压,价格下跌,促成了那几年瓜子加工业的迅速兴起。生产发展以后,原料出现短缺,生瓜子销路看旺,价格也上浮了。农民种一亩西瓜可产75公斤瓜籽,原来收入150元,现在涨到300元,这又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生瓜子供不应求,现在大批商贩倒买倒卖,捣腾得生瓜子价格猛涨。去年秋季,我国生瓜子主要产地新疆、甘肃等地出现了生瓜子大战。内地厂家派出大批采购员到西北抬价抢购,不少中间商乘机垄断货源,压价从瓜农手里“吃进”,多次转手,几经加价,再卖给厂家。一吨生瓜子价格由2800元直涨到4000多元。厂家多花了钱,可瓜农并未得到实惠,中间商却坐地分肥。生瓜子之战反映的问题,很有普遍性,是当前理顺价格中所必须克服的。
价值规律在瓜子市场中的作用,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价格改革要遵照按质论价的原则,做到货真价实;要砍掉多余的商业中间环节,降低附加在原料价格上的各种费用;要理顺农民、加工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的关系,既发挥价格刺激农民增产的作用,又维护企业利益和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只有坚持兼顾三者利益的原则,才能确保价格改革健康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