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勒庞和“勒庞现象”——写在法国两次选举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03
第6版(国际)
专栏:

勒庞和“勒庞现象”
——写在法国两次选举之后
本报记者 马为民
法国5月的总统选举和6月的国民议会选举表明,极右翼国民阵线的势力有发展。选举中有些现象颇值得回味:比如总统竞选期间的集会,主要候选人大多免费为听众提供交通;而要参加“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的集会,得掏腰包花30法郎买门票,可听众总是很多。勒庞何以有此号召力呢?
现年60岁的勒庞是“战争孤儿”,青少年时代参加过抗击纳粹。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获法学硕士。参加过在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1956年,勒庞曾投身于以小商人、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右翼运动——布热德运动,那年他同50名布热德分子一起当选议员。1972年,他创建了“国民阵线”。
战后,法国极右组织成气候的不多。战后初期,极右势力因同纳粹合作过而处于消沉状态,50年代的布热德运动是昙花一现。60年代,法国推行非殖民化政策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给极右势力抬头提供了土壤,出现过“秘密军队组织”、“西方运动”、“新秩序党”,旋即被取缔。“国民阵线”的骨干主要来自“新秩序党”,勒庞被认为是阵线内的“温和派”。
“国民阵线”成立头10年中,得票率从未达到过1%。但是从1984年欧洲议会选举开始,它历次的得票均在10%上下(本届总统选举第一轮为14.4%)。
国民阵线宣扬的目标有4条:确保法国人的安全;扭转移民涌入的潮流;同“社会主义决裂”;建设大众资本主义。其主导思想是“民族优先”,围绕这个中心,他大肆叫喊“法国是法国人的”,敌视外籍移民,煽动排外情绪、种族主义,甚至无视法兰西民族形成的历史,宣扬种族“纯正”。鉴于近年来移民增多(450万)这一客观事实,在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严重、治安恶化、福利受到威胁从而产生了“新穷人”的形势下,勒庞的这一套宣传很有市场。舆论一致认为,“国民阵线”是极右势力,经济危机是它产生的温床。至于它是否“右”到了法西斯主义,则有不同看法。法共和部分社会党人士坚持“是”,另一些人则说,“国民阵线”只是“对确实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错误的答案”。
问题在于,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移民多也并非法国所独有,为什么极右势力在法国能得到突出发展,而又恰恰崛起于世界经济出现转机之时呢?法国舆论仍在探讨,有人认为,这与失业这个因素有关。法国今天受着250万人失业的巨大压力。不论谁执政,似乎都对失业问题束手无策。总统选举时,几位主要候选人都不大谈失业问题。选民对左右两派解决失业问题的能力近乎绝望。而失业过分严重又抑制着罢工斗争。有病乱投医,有人就信了勒庞那一套“理论”:排斥移民能解决失业、保住福利。花钱买门票听勒庞演说,至少能听些激烈的言词,宣泄心头的愤懑。
两次选举表明,勒庞现象在向移民并不突出的地区及乡村蔓延。分析家们从欧洲建设1992年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前景中找原因。法国经济的竞争力不及主要伙伴国,为迎接1992年而须动的经济手术也就更大、更复杂,所以统一市场尤其是对法国的一项挑战。倾向保守的小商、小企业主、手工业者及农民感到前景莫测,对自身境遇担忧。勒庞关于“民族优先”的主张和1992年将是法国的“滑铁卢”的恫吓迎合了这部分人的心理。勒庞实际正是“欧洲建设的新反对派”(《世界报》语)。
国民阵线目前在议会虽然基本丧失了代表权,但它会继续影响法国政治生活,它尤其是传统右翼的一大难题。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勒庞现象就会慢慢消失;也有人主张,还是不要把勒庞现象简单化为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