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开关设点送方便——广东海关系统改革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04
第2版(经济)
专栏:

开关设点送方便
——广东海关系统改革纪事
本报记者 王锦鹄
“门难进、脸难看、关难过”,这是几年前海关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然而,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广东省的海关机构开始变化了。在广东,从政府官员到厂长、经理和外来投资者,提起海关备加赞赏。
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与中山、顺德、南海并称为“四小虎”。市长郑锦滔说:“近年东莞发展快,除了有国家的好政策和有利的地理环境,还依靠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其中排第一位的数海关。”
东莞毗邻香港,发展来料加工条件好,9年间签订“三来一补”协议近5000宗,从事“三来一补”的企业有2250多家,还办了三四百家“三资”企业。然而,新起的外向型经济一度存在一大缺憾:境内无海关,企业办理进出口的手续须到百公里外的九龙海关,十分不便。不少外商原本要来东莞投资,一听没有海关就迟疑了。
地方和企业迫切希望在当地开设海关,但又担心这一要求会被冷落。意料不到的是海关比他们想得还远。随着九龙海关业务量猛增,东莞境内进出货物成倍增长,海关决定新设机构,方便企业就近办理手续。1984年,首先在东莞境内开设了太平海关,去年又开设了东莞海关(现均隶属于黄埔海关)。新关开设后,大大方便了进出。不少“三来一补”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审批、报关,一天就可办妥。这对外商格外具有吸引力。去年一年,东莞新签“三来一补”协议就有700余宗,工缴费收入10730万元,外贸出口创汇19200万美元。小小的东莞市竟然拥有两个海关,这在国内尚属罕见。东莞的同志说,这是他们的一大优势。最近,黄埔海关决定在东莞凤岗镇再增设一集装箱查验点,外商闻讯,纷纷表示要到凤岗办厂。
开关设点看似平常,但对海关系统来说,跨出这一步,不啻是经历了一场观念上的革命。这决不是故作惊人之言。过去,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海关监管以“防范为主”,业务宁可集中到少数几个口岸,这给进出人员、货物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现在,不少地方都把设不设关,当作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此情况下,海关再按老路子办事显然不行了。海关在工作指导方针上逐步扭转以“防范为主”的倾向,确立起“以促为主”的方针,在思想上树立起“与人方便”的新观念。
目前,广东省海关系统已在省内建了一批新关,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这对于发展广东外向型经济起到了不可小看的作用。
在一些外向型企业较多的地区,海关派员到镇、到厂办理报关、查验手续,就地解决问题,把服务送到“家”门。
 南海县官窑镇,全镇有21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去年产值达3542万元,占镇办企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出口创汇超过1100万美元。这个镇的负责人严义告诉记者,过去常有这种情况,进的布料尺码与合同稍有不符,或引进设备时个别零件规格型号不对,往往整个货柜车就在口岸海关被扣上几天、十几天,仓租费、装卸费多花不少,还影响生产,工厂停工待料。现在碰到类似情况,货可以先进来,问题就地解决。海关驻镇使企业受惠不浅,也使小小官窑镇身价倍增。一些外商称这里“有最好的优惠条件”。目前,因投资办厂在官窑长驻的港方人员有80余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