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苏州农村家庭经营转向“发达型” 经济实力在农村已处举足轻重地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05
第2版(经济)
专栏:

苏州农村家庭经营转向“发达型”
经济实力在农村已处举足轻重地位
本报讯 集体工副业较发达的江苏省苏州农村,农户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大量农户正逐步由“自给型”、“封闭型”旧式家庭经营,向现代化、商品化“发达型”新式家庭经营转化。家庭经营领域不断扩宽、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其初步显示的特征是:
——农户家庭的经济实力在农村经济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年初统计,市辖各县市农户储蓄总额达21亿元(全市农村户均储蓄2000元)。1987年全市农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7.23亿元,比1983年增长3.8倍。昆山县陆扬镇62个家庭农场,三年内用于购置配套农机具的资金户均8000元。现在苏州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户已经能够靠自己的财力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大再生产投资。
——农户经营遍及农村经济各个领域。除传统的种养业而外,1987年苏州农村有个体工商户8.3万户,从业人数16.7万;兴办各类家庭工厂(场)6.9万个;从事运销的有7.5万户、15万人。
——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注重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追求高效益。二三年前还只是工厂或农村少数能人掌握的种养业加工增值新技术,如渔畜混合饲料、食用菌发酵工艺、服装针织、花木盆景、精养池鱼、蚌珠手术等,如今已经普及。
——劳动力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被调查的1015户农户共有标准劳动力3200个,1983年平均每个劳力投工294天,人均收入423元;1986年增至351天和881元。
农村发达型家庭经营的发展,充分表现出广大农户独立发展商品生产,推进专业化的内在动力和能力。1987年,全市农村参加各种专业化生产的农户达40万,169万余人;形成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专业村792个。1987年出口农副产品收购额7亿元,其中70%以上来自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最近两年开发外向型农业中,各县又出现了一批饲养虾、蟹、鳝、鳗等各类特种水产的农户,一些农户家庭已开始经营诸如美国食用鸽、西德野鸭、日本小黄瓜等高档新品种。 (徐允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