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六十春秋风和雨——怀念张仲实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06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六十春秋风和雨
——怀念张仲实同志
帅孟奇 杨献珍 王炳南 高克林 莫文骅 沈兹九
张仲实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60多个春秋,对党领导的进步文化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仲实同志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但他那正直、谦虚、朴实的品格,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安详亲切的身影却总是留在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们的心里。
仲实同志1903年7月15日出生在陕西省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春,他到陕西三原上中学,在那里他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24年暑期,仲实同志加入共青团,担任渭北学联主席,1925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并被选为党的渭北特支书记。这年10月,他作为全省学联负责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联代表大会,参加了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首都革命”游行示威。他回三原后,继续积极配合陕西早期党的领导人魏野畴、李子键等开展学运、兵运、农运工作,由于仲实同志的革命活动,他受到反动军阀的追捕,于1926年夏季被迫出走。
到达上海后,他考进了国共两党合办的上海大学,不久又被选派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由于仲实同志学习异常刻苦,俄文水平提高很快,他被分配在张闻天同志领导的翻译班从事马列主义教材的翻译工作,这使他在留苏4年期间,打下了扎实的俄文基础,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
1930年仲实同志回国后,由中共北方局分配在唐山任中共京东特委宣传部长,从事工人运动。1931年他去上海后开始从事进步文化事业活动。1933年,他经人介绍到中山文化教育馆主办的《时事类编》旬刊为特约翻译兼编辑。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大张旗鼓地进行“文化围剿”,许多进步报刊被取缔,仲实同志就利用这个“合法”刊物,从苏联多种报刊上翻译了大量文章,向中国读者介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以及苏联国际问题的观点。他的这些译作引人注目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并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影响。
1934年底,仲实同志经胡愈之介绍进入由著名革命民主主义战士邹韬奋创办的生活书店工作,并由胡愈之推荐代替他担任《世界知识》杂志的主编。半个世纪前创刊的《世界知识》,长期以来对广大读者进行启蒙知识教育,培养了我国几代青年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在这里面,仲实同志的一份心血和劳绩是不应忘记的。
1935年秋季,邹韬奋在民族存亡之时,勇敢地掣起一面抗日救亡旗帜,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仲实同志是周刊编委之一。1936年2月,国民党反动当局禁止《大众生活》出版并迫使韬奋再度流亡。韬奋临走时让仲实同志担任生活书店总编辑。不久,为打破国民党当局的禁锢,坚持宣传革命思想,仲实同志毅然决定创办《永生》周刊以代替《大众生活》。他还有意识地把当时生活书店的出版方针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有计划地出版了一大批进步丛书。仲实同志在尽心竭力地主持生活书店编辑工作的同时,还进行许多著述和翻译工作,这期间他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主要有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讲话》等,他的这些译著曾多次再版。仲实同志在主持书店时出版的大批进步读物以及他个人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深得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教育了一代革命青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自1937年6月起,仲实同志和邹韬奋、沈钧儒、钱亦石、郑振铎等人连续创办了《中华公论》、《抗战三日刊》、《战时联合旬刊》、《全民抗战》、《国民公论》等杂志,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日救亡。
1938年底,仲实同志到重庆后,新疆学院院长杜重远请茅盾和他去新疆工作,他征求了韬奋及当时党在白区负责人秦邦宪同志的意见后就和茅盾一道前往新疆,到达迪化后,仲实同志任新疆文化协会副会长(茅盾任会长),在开展文化协会各项工作的同时,他还担任新疆学院经济系主任,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等课程。1939年暑期,他协助杜重远去到伊犁和沿途各县进行抗日宣传和社会调查工作,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茅盾和仲实同志的活动使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十分忌恨,并伺机向他们下毒手,矛头首先指向仲实同志。途经新疆前往苏联治病的周恩来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即让毛泽民转告仲实同志,安排他去延安。在新疆党组织的协助下,他们机智地摆脱了盛世才的魔爪,奔赴延安。仲实同志辗转新疆的一年多时期里,除了从事教学、社会工作,也进行了大量的写作、翻译。他在新疆《反帝》、《新芒》等刊物上发表了国际问题研究和抗战评论等多篇文章。最有意义的是,他把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译成中文。针对中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典型这一事实,他还翻译了《斯大林论民族问题》一书。
1940年,仲实同志到延安后,由衷地感到一种回到自己家里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当时是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兼马列学院院长,他安排仲实同志到马列学院任编译部主任兼陕北公学领导成员,在马列学院、抗大、陕北公学、鲁艺女子大学讲授马列主义原理课程。1941年党中央设立政研室,毛泽东兼主任,下设政治、经济、国际问题三个研究组,仲实同志任国际问题研究组组长。1943年,他又调到中宣部主管马列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整风期间,毛泽东为肃清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决定亲自主编《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他召集张仲实、艾思奇、吴亮平等同志参加了编辑工作。在延安期间,仲实同志更专注于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他在党中央机关刊物《解放日报》、《解放》周刊和艾思奇主办的《中国文化》上,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及译作。
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仲实同志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深入工农、深入实际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到延安杨家岭中央机关运输队去做群众工作,提高了运输队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干劲,使这个单位成了全延安的模范运输队,他又把这个运输队的事迹、经验做了总结,刊登在《解放日报》上推广。因而仲实同志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模范,以后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的参议员。毛主席曾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表扬了他。
解放战争时期,仲实同志一直在中宣部工作,他根据革命转变时期的不同需要,受中央及有关部门委托,陆续编辑了土地问题调查报告、整党问题资料等多种资料。特别是1949年2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为迎接中国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中央指示仲实同志提出一个理论学习计划。他与中央有关同志商议后,拟定了一个干部学习书目并负责编印。这就是经中央批准后广泛发行的“干部必读”12本书。“干部必读”在建国初期对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根据毛主席的提议成立中苏友协,仲实同志参与创办中苏友协,并担任副总干事、党组副书记,他还先后担任中宣部出版处处长、国际宣传处处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党中央给中央编译局的主要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翻译并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全部翻译并出齐马、恩、列、斯的著作,这不仅在马列主义传播史上,而且在我国出版史上也是一项极其宏伟的工程。仲实同志以他后半生的主要精力,参与了这项宏伟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由始至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并且一丝不苟地亲自审定了部分译稿。经过20多年的努力,卷帙浩繁,内容广博的三大全集全部出齐。这对于党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至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有着巨大意义。
1966年“文化革命”发动后,仲实同志受到严重冲击和折磨,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被迫中断。十年动乱结束后,仲实同志已逾古稀之年,由于积劳成疾,他身患重病,但他仍以极大的毅力写了许多文章,还在住院养病期间写了《马克思、恩格斯传略》、《列宁传略》。仲实同志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路线、政策。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常常对青年同志讲:搞理论工作一定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许多同志在谈到仲实同志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仲实同志朴实无华、寡言少语,他总是在踏踏实实地工作。仲实同志的另一特点是谦虚谨慎,从来不向党和人民伸手,党分配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讲价钱。仲实同志严谨认真,极其负责的工作态度也是有口皆碑的。他在负责三大全集经典著作的部分译稿时,为了准确无误地表达经典作家的原意,他常常反复对照俄文、英文、德文版著作审阅。他审阅过的译稿圈点勾画,纵横交错,人们看了无不惊叹他工作、治学的严谨、认真。
60多年来,仲实同志就是以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是党培养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他那正直朴实、廉洁奉公、埋头苦干的形象深深地留在我们心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