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从“致富明星”到“创汇明星”——张家港市发展外向型经济辑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07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致富明星”到“创汇明星”
——张家港市发展外向型经济辑录
祝晓虎 章艺欣
四年前,江苏省张家港市把工农业年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村,称之为“致富明星”村。至去年底,全市已涌现40个千万元村。近年来,这些“千万元村”已经不满足于“致富明星”的称号,其中不少纷纷加入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行列,摘取“创汇明星”的桂冠。
率先崛起的“明星”
妙桥镇的欧桥,名闻遐迩,早在70年代末就是江南一带率先致富的“明星村”。
该厂原来是以生产腈纶坯纱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三年前,欧桥的领导看到发展粗毛纺成了全市乡镇企业的“热点”,“智者先掉头”,便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横下心上精毛纺。建厂三年,资金一直紧绷绷。他们不惜工本,先后投资20万元,添置了30多台套国内先进的检测设备,保证产品上档次,件件高质量。外贸公司慕名而来,授予“质量信得过单位”证书,产品可免检出口。
为保证职工专事外贸生产,提高素质,欧桥村发挥以工补农的优势,把全村土地集中承包给十几名种田能手联合经营,既保证农副业生产连年丰收,又保证外贸生产有足够的劳动力。
1987年欧桥精纺厂出口收购额达1240万元,名列张家港市村办企业榜首,成为最先崛起的“创汇明星”。
“双龙”出海引客来
西张镇的双龙村原先名不见经传,可是在龙年岁首张家港市府颁布的1987年“出口大户”特别奖中,双龙村的两个数字使人们惊叹不已。
1987年,全村出口各种手套1.5亿只,成为目前江苏省同类产品最大的出口基地。
1987年,全村完成外贸收购额1200多万元,名列张家港市前茅。
原先,双龙村是以做乳胶玩具汽球起家的。当时,乳胶汽球供不应求,成了商店和商贩的抢手货,周围好多单位纷纷办起了“洋泡泡”厂。双龙村一看势头不对,连忙见风使舵,利用生产乳胶产品的技术转产麻面医用乳胶手套。他们自己动手改设备,请北京乳胶工业研究所作科技后盾,很快生产成功第一批医用麻面手套。产品进入市场,性能及耐用程度在国内领先,颇受各大医院欢迎。
医用麻面手套能不能出口?双龙实业公司总经理钱关伦带着样品,急驰南下,踏进了广州“秋交会”。初战告捷,第一次“出访”就成交2万打外销业务。订货数量虽不大,可得到了准确信息,沟通了销售渠道。“双龙”出海了,双龙村人的目光更亮了。
不久,世界上出现了“一次性热”,手套用了一次就甩脱。这下双龙交上了好运。他们调兵遣将,以最快速度安装上马了两条全自动一次性乳胶卫生检查手套生产流水线。一次性手套一次就研制成功。在1986年秋交会上出样时,被外商一抢而空。
有出口,才好进口。双龙用创汇留成,花100万美元引进设备、天然乳胶,形成“良性循环”,进出自如。
得天独厚开新路
地处港区镇的巫山村,离张家港港口仅一箭之遥,可谓得天独厚。巫山村床单厂是这个村的骨干企业,已经具备从织布、漂染、印花到后整理的全部生产能力。由于产品质量好,花色新,近几年来产品盛销不衰,赢得了国内市场。前年外贸公司来厂洽谈出口业务,他们还认为“皇帝女儿不愁嫁”,怀疑“嫁给洋人”会不会吃亏?当一批、二批外销产品送到口岸,外贸部门把资金送来了,把原材料批来了,把国际市场的信息也带来了……巫山村的人开始醒悟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又是翻建厂房,又是改造设备,又是增添纺纱机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为港区镇的外贸生产基地厂家、全镇的出口创汇大户。
巫山村西南就是长山村。这个村在张家港市较早实现了“千万元村”的目标,可是连年来步子老是迈不开。去年初,村里的领导人从镇上得到信息,搞外贸可以赚大钱。没多时,这个村就凭借离张家港近,靠口岸来穿针引线,开始加工出口产品。他们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回收各种废腈纶棉、丝绸边角废料,加工生产成绵条出口,本小利大,供不应求,真可谓捷足先登,走出了一条外贸出口的巧路。
张家港市是靠乡镇工业兴起的海港城市。从“致富明星”到“创汇明星”,张家港市众多的“千万元村”人的观念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他们正你追我赶,共同描绘着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蓝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