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论改革的区域推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07
第5版(理论)
专栏:

论改革的区域推进
王琢
我国深化改革的中期目标,是要形成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新体制在经济运行中的主导地位。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采取区域推进的办法。
为什么要采取区域推进的办法呢?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中国是个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商品经济发育程度参差不齐,希望全国各地很快同步实现新的经济体制模式是不现实的。这不是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需要有全国统一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而是说,实现全国统一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商品经济发育过程,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别的过程。这是一个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全国统一的经济体制模式不可能在全国同时形成,只能出现适应各地商品经济不同发展程度的多层次的经济体制格局。
从全局观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已经形成东部、中部、西部的梯次格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一般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为高,同国际市场商品经济贸易往来,也一般比中部和西部地区频繁得多。
从局部观察,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也不平衡。就是在一个省份内,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也呈梯次格局。以广东省为例,经济特区是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以外资企业为主,以参加国际分工为主,经营方式以多种形式的大进大出为主,强调涉外经营业务按照国际通行的商品经济规则办事。这类区域的经济体制模式,是适应现代国际商品经济的高层次的体制模式。广东省有一片经济开放区和开放城市,它同经济特区有相近的一面,又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这类区域的体制模式又不同于经济特区。广东省还有一大片山区和临近山区的地区。这类区域商品经济发育程度较低,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宜照搬商品经济发达区域的高层次的体制模式。
中国商品经济在相当长时间内呈现梯次发育格局。这个基本国情决定我国改革在相当时间内只能实行全国统一规划下区域推进的办法,形成多层次的经济体制格局。
其次,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决定,各地对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也不平衡。这是我国国情的又一特点。面对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只实行全国同步推进办法,而拒绝区域推进办法,改革必然受到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所以,要加快新旧体制转换的步伐,也只能实行区域推进的办法。
为什么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不平衡的状况呢?
几十年来,我国旧体制是在补偿不足条件下用行政手段组织经济运行的。现在,要以新体制取代旧体制,必须偿还这笔补偿不足的欠帐。不仅有资源补偿不足,而且有价格补偿不足。所谓价格扭曲,就是一部分商品价格中成本补偿不足,导致一些商品亏损经营;一部分商品价格中平均利润补偿不足,导致一些商品的微利经营。凡是涉及“原”字号的商品——原粮、原木、原煤、原矿以及工业中的一部分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这部分商品价格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偿不足。凡是价格补偿不足的商品,必定抑制生产,造成结构性的产品短缺。我国许多生产资料、能源交通和食品等等商品的价格无不如此。这说明几十年来的大量经济建设投入中,有一块是“寅吃卯粮”、逐步积累为价格补偿不足的一堆欠帐。
今天,价格改革遇到两个难题,一个是通货膨胀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方针,应当是治理通货膨胀,推进价格改革。另一个难题是谁来偿还这一堆价格补偿不足的欠帐问题。价格改革不能不提高一部分商品价格。提价,要使生产者得益,又要使消费者无损。这就要由政府财政承担提价的补偿。如果政府财政不给消费者以补偿,则价格改革必定长期迈不开步子。如果全国同步推进改革,由政府财政对消费者实行补偿,势必因中央财力不足而长期拖住价格改革的后腿。价格改革“卡壳”就卡在这里。因此,凡是涉及向农民、工人、居民和企业补偿的改革项目,在中国这样的大国里,可供选择的方案只能是实行区域推进的办法;在补偿问题上,相应实行全国统筹补偿与区域统筹补偿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区域性商品价格改革,可以让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先走一步。只有这样,价格改革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其他承受能力较好的省份,也可以早点放开价格,最后汇成全国范围全面推进改革的洪流。广东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实行区域推进的办法,既能加快开放改革的步伐,又能推动区域经济的优先发展。
由于价格改革而增加的对消费者的补偿,不能全部由中央财政背起来,而必须实行多层次统筹补偿的办法。区域统筹补偿,也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补偿办法,分散补偿,分散消化,把大难题化为小难题。这样本来是难办的事也就好办了。
实行区域推进改革的思路,要求相应在宏观层次上实行分层次的自负平衡承包制。具体内容是:(1)财政分级承包,包括额度包干、自负平衡和递增包干、自负平衡;(2)信贷资金“切块”管理,自负平衡,基本承包又有国家的统一调节;(3)实行自负外汇平衡的分级承包。
在分层次自负平衡承包制的基础上,实行下列改革:(1)对外借款实行“自借自还、自负平衡、自担风险”的办法,改变额度行政控制的办法;(2)外汇使用实行“留成外汇、自负平衡”的办法,改变外汇使用的额度行政控制的办法;(3)国家对省,省对市县,市县对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增长同经济和效益增长综合指标挂钩浮动的办法,改变对工资总额实行额度行政控制的办法;(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行以资金来源制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办法,即在上级政府控制下一级政府财政、信贷、外资、外汇和工资的前提下,下级政府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拥有的资金,自主安排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
实行分层次自负平衡承包制,在宏观层次上形成分级的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需求相结合的宏观调节机制,构成分级的总量制衡机制。在依靠有效的总量制衡机制的基础上,实行放开市场、放开物价的办法:
(一)大部分商品价格要放开,让市场供需调节价格的形成和价格的浮动。
(二)各省(市、区)在国务院的规划指导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其承受能力,自主确定某些商品调放价格的时机和幅度。
(三)实行价格分级管理,少数重要的商品价格和收费由国务院各部管理,其他商品价格和收费下放给省管理。(省、市、区)对下也要实行商品价格和收费的分级管理。
(四)扩大外汇调节市场,允许中等城市成立外汇调节中心。
实行区域推进改革办法,势必产生区域之间的矛盾。这里面情况相当复杂,需要通过实践取得经验,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