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耕耘在初播的土地上——记大连市新金县农业技术实验高级中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1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耕耘在初播的土地上
——记大连市新金县农业技术实验高级中学
  刘燕南
创办于1982年的新金县农技实验高中是一所三年制的职业中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国考文垂教育学院的有关专家称它是“第三世界一流的职业中学”。1987年,该校被授予大连市“文明学校”的称号。
让职中的形象更丰满
素有果树之乡称誉的新金县,近年来把果树生产作为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为使学生走上社会后有生产指导和咨询服务的资格,职中1 987年开始进行考核定级工作,县果树局负责审批发证。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果树专业技术员等级证书。
为迎接农村经济开发区和乡镇企业挑战,职中一改过去单纯为农业服务的专业结构和有啥教师便开啥课的被动做法,努力满足农村一专多能和多层次、多规格、多技能的人才需求。
职中有三大基地:一是用于实习、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校内实验基地;二是学生的家庭基地,校方提供新技术、品种和信息及适当的定期收回的无息贷款;三是社会基地,即与后进村屯建立定点联系,帮助其脱贫致富。融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基地建设,使职中的形象变得丰满。
根深叶才茂
这所职业中学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乡镇推荐、学校录取的招生办法,并对专业户、科技户、重点户子女实行“三优先”。这样,学生入学时目的明确,专业思想稳定,劲头十足;乡镇领导也心中有数,能把职业教育与本乡镇经济发展、人才需要有效地联系起来。
每年的7、8月,县领导都到校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毕业生安排使用及新学年的招生工作,乡镇长则直接与本地毕业生座谈对话。48岁的农艺师、校长曲作垣介绍说,在已有的三届327名毕业生中,除一部分毕业生考取对口专业的高等院校外,大部分都到乡村农技站、果树站当技术员,或到乡农技校、村小学当教师,80%左右得到妥善安置。
毕业,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终结。职中从1985年起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教育。两名毕业生从事果树、葡萄园生产,资金不足,学校无息贷给3500元,他们不久就成了村示范户和专业户。一蔬菜专业毕业生经营两个大棚,在教师指导下,连续两年生产的黄瓜在早春二三月就上市,很快便远近闻名。
难怪职中的学生们说“在校有学头,回乡有干头,致富有奔头”。
加强地力还需耕耘
一所用7万元经费创办起来、每年只能得到2万元经费的职业中学,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开设五六个专业,拥有67名教职工、413名学生,以及各种实验室、标本室、基地等,这要归功于强大的后盾——校办“大连第一互感器厂”。几年来,校办工厂生产的14个系列200多种规格的5种电器,销往18个省市,1987年获纯利140万。该厂还被省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
富裕起来的职中陆续盖起了新教学楼、家属楼,新添了教学设备,并进行师资培训。此外,对学生食宿及教师生活也给予补贴。要求就读的学生和来校任教的老师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