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世人关注超智儿童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13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世人关注超智儿童教育
  王芳
关于超智儿童的教育,国际上一直评说不一。法国的第一个超智儿童试验班,从提出建议到创办,周折了16年,才于去年秋天在一片争论声中成立。
设在尼斯的这个试验班只有16名学生,年龄大多在5岁上下。他们中的朱丽叶,天文知识丰富,能讲述许许多多有关太阳系的故事;亚历克西,能熟记乘法表,准确说出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及各色人种和各种动物的分布情况……另外,还有几个更年幼,像“钓鱼迷”亚历山大,喜欢看连载小说的阿纳伊斯和爱吮手指的小玛丽。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均在4岁前就会阅读,有的甚至无师自通,自己学会了看书识字。
目前,世界上有多少像朱丽叶和亚历克西这样的超智儿童?据有关专家调查,在每个年龄层,“大约有5%智力早熟的儿童”,然而,能得到专门培养的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实际上,超智儿童的问题,早就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注意。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试法。1911年,美国人又确定了一种“智商”检测标准,以100分为临界点,来筛选超智儿童。现在,世界上已有近10种测试法。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博士正致力于一种同时考察孩子的智力、想象力和实践力的综合测试。苏联自60年代起定期举行所谓的“奥林匹克”大会考。在美国,《如何思考》、《超智儿童发展指南》、《未成年人的智力》等旨在开发提高儿童智力的书籍,都是十分抢手的畅销书。
然而,由于超智儿童的聪慧常常被某种假象掩饰,有不少孩子被埋没了。许多研究表明,超智儿童最初往往表现得爱闹好动,自我为中心,不守纪律,不合群。他们喜欢即兴发挥,习惯于不费力地获取学业上的成功。对他们来说,学校的课程“进度太慢”,限制了发展,故对学校“一无所获”的学习感到失望。他们爱挑剔,常给老师和父母“难堪”,严重的则扰乱课堂。许多孩子不得不中途退学,有的被送去接受职业培训。亚历山大在进尼斯试验班前,只因不愿把时间花在捏烟灰缸和画树叶等“无用”的学习上,经常拒绝老师教授的任何东西。据统计,约有17%的超智儿童拿不到文凭就离开了学校。
近些年,超智儿童的教育愈来愈为人重视。有50个国家的2000名代表参加的超智儿童国际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美国仅官方用于超智儿童教育的投资,一年就达5600万美元;为超智儿童开设专门课程的大学,也由1972年的10所增至137所。有几个州办了“超智幼儿园”,接收不满5岁的孩子,学习学校课程。法国在开办尼斯试验班以前,已有几家民间组织对超智儿童倾注了极大热情。一个由法国奖学基金会资助的青年组织,10年来为300多名超智儿童开办了天体物理、艺术史等各种学科的补习课。在它的帮助下,一位19岁的青年用2年的时间赶学了10年的课程,获得了桥梁公路工程师的文凭。9岁的阿尔蒂尔从未上过学,却取得了一般孩子15岁时才能获得的文凭。
超智儿童的教育成败如何,至今难下定论。一家研究机构对450名超智儿童追踪调查15年的结果是耐人寻味的,这些孩子都以各科成绩优秀获得了高等教育文凭,其70%成为工程师,但无一人在科学上有重大突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