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两年来中苏文化交流的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2-14
第3版()
专栏:

两年来中苏文化交流的成绩
两年来中苏两国文化合作的胜利,已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苏联人民与我国人民之间的伟大深厚的友谊。
为了交流经济、文化建设的经验,中苏两国人民曾有多次的文化团体和个人往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日,以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为首的苏联文化科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团来华祝贺,到一九五一年国庆节索洛维耶夫、爱伦堡和其他代表来华观礼,在这两年内,苏联代表团或个人来华访问的共有二十三次。我国以郭沫若为首的出席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代表团,以丁玲为首的中国人民庆祝十月革命代表团,以林伯渠、沈钧儒为首的中苏友好协会赴苏参加“五一”节观礼代表团,以及其他人民团体和各种学习团体,先后访问苏联共十四次。这些访问都促进了中苏两国人民彼此间的了解,增进了兄弟般的情谊。中苏友好协会赴苏参加“五一”节观礼代表团归国后,仅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各大城市及华北、中南两大行政区所辖各省,就向四百多万人作过报告,传达了苏联国家建设的成就和苏联人民的友谊。
我国广大人民热爱着苏联著作。两年来全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介绍苏联的书籍,其中仅文艺作品即达七百二十七种。所有获得斯大林奖金的苏联文学作品几乎全已译成了中文。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并已有适应不同文化程度读者的各种通俗节印本。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富曼诺夫的“夏伯阳”和华西列夫斯卡的“虹”都被绘成了连环画,受到工农大众和儿童们的热烈欢迎。苏联著名学者尤金、吉谢列夫、马卡洛娃、包德列夫等来华讲学的讲义都已印成专集,畅销全国各地。我国著名著作在苏联也同样受到欢迎,如毛主席的“实践论”、刘少奇的“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等都已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我国著名文艺作品被译成俄文的更多。苏联的书店里陈列着“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李家庄的变迁”、“暴风骤雨”、“新儿女英雄传”以及鲁迅的短篇小说、杂文等等。俄文版“人民中国”、“人民画报”以及“中国工人画刊”,也受到苏联广大人民的喜爱。
苏联电影和图片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学习苏联的最好的教材。据极不完全的统计,两年间全国各地中苏友好协会放映苏联电影共七千四百余场,观众一千六百九十多万人;举办苏联图片展览一万四千多次,观众三百万人以上;在工厂、学校及街头举办小型苏联图片展览或流动苏联图片展览已成为普遍、经常的事情。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为各地中苏友好协会组织编制的介绍苏联的各种图片已超过五万套。苏联影片译成华语上映或准备放映的有故事片九十多部,教育短片五十多部。苏联电影专家更协助我国电影工作者摄制了“中国人民的胜利”、
“解放了的中国”、“锦绣河山”三部五彩文献纪录片。我国电影译成俄语在苏联广泛放映的有“中华女儿”、“无形的战线”、“光芒万丈”、“钢铁战士”、“白毛女”、“中国民族大团结”等片。中华杂技团在一九五○年十一月到苏联,共逗留一百二十天,表演一百零六场,观众达二十七万多人。该团在苏联的表演被拍摄为五彩艺术纪录片。
苏联音乐、戏剧也日益受到我国广大人民的爱好。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全国性的“苏联音乐广播欣赏会”,定期系统地介绍自旧俄时期到现代作家的典范作品,截止目前已举办二十八次。中苏友好协会、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在京联合举办的“苏联音乐欣赏晚会”已有六十九次。两年来,各大城市剧院都上演了译成中文的苏联戏剧,其中尤以“俄罗斯问题”、“美国人民的呼声”、“冷战”等剧有力地揭穿了美帝国主义的残暴阴险,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曾起了宣传教育作用。(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