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两年多以来中苏书刊的交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2-14
第3版()
专栏:

两年多以来中苏书刊的交流
陈应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的两年多以来,中苏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于中苏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都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现将两年多以来文化交流中的书刊交流的情况,分述于后:
(一)
两年多来,中苏两国的许多文化机关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经常地互相赠送各种书报刊物。苏联赠送我国文化机关的书刊,仅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到去年十月为止就收到书籍二万九千零二十二册,杂志三万零三百二十三册,俄文报纸十四种,整套图片一千三百套。
在去年三月间,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将该系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十四世纪珍本——一部散失的中国文化重要典籍“永乐大典”十一卷送还我国,充分表现了对我国文化的爱护和尊重。
我国各科学文化机关,也把各种书刊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赠给苏联文化机关。仅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就曾把书刊一万多册分赠给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苏联科学院、苏联作家协会、列宁图书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等。中国科学院也把二千多册书刊寄赠苏联各科学文化机关。
国际书店更大量地把苏联的出版物运来我国,把新中国的出版物运销苏联,大大加强了中苏文化的交流。据国际书店总店统计:前年一月到去年六月底苏联供应了我国九百三十六万五千八百四十四册图书,二百六十万六千八百四十七册刊物,一百五十二万一千九百十五张地图画片和唱片;去年一月到八月从中国运销苏联的书刊计有三十八万零二百八十册。
苏联的出版物在中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发生了无可比拟的良好影响。
苏联著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恐惧与无畏”、“真正的人”、“青年近卫军”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成为指战员们最喜爱的读物,并发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许多人在轻装行军中,除战斗武器外,宁愿丢掉其他衣物,不愿丢弃这些书籍。在医院里,工作人员经常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正的人”等小说读给伤员们听。许多伤员在苏联感人事迹的激励下,更加坚定了斗志。华东军区某部队一个营长看完了“日日夜夜”后说:“这本书不仅教育我们要英勇斗争,而且使我对战略战术有了更深的体会。”许多新参军的知识青年看了“青年近卫军”后一致表示:如果帝国主义胆敢侵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一定像青年近卫军那样和侵略者斗争到底。
中国的学生们也曾广泛地讨论了这些作品。“青年近卫军”中的奥列格等的英勇形象已成为他们光辉的榜样。他们在这些动人事迹的鼓舞下,曾组织了以“保尔·柯察金”、“奥列格”、“卓娅”等命名的战斗队,踊跃地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参加了国防建设。
同样地,新中国的书刊在苏联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烈欢迎,这些书刊常常是供不应求的。譬如“中国工人”画刊运销苏联的数目就是不断增加的。苏联劳动报在去年三月二十九日以“在斗争中和劳动中的英雄的中国工人阶级”为题发表长文加以评介,这篇文章说:“……中国工人画刊将使苏联读者认识英雄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成就,对于牢不可破的中苏友谊的进一步巩固,对于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均有裨益。”
去年八月二十二日“真理报”发表了科瓦列夫推荐“人民中国”俄文版的文章。他说:“人民中国”的每一期受到苏联广大的社会人士的赞扬,这本杂志所介绍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有助于中苏两大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永恒友谊日趋巩固。”
其余的刊物和书籍同样也受到苏联读者的喜爱,和更高的评价。
毛主席的“实践论”,在苏联学校中、书刊上,在谈论认识、实践和论理的问题时常常引证其中的论断。有一位哲学家说:像毛泽东这样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复杂问题,用马克思的深刻分析和鲜明形象写出来,是罕有的;“实践论”已使苏联哲学研究者以前所考虑的认识过程是否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阶段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苏联,鲁迅先生的作品得到极高的评价。去年六月间“真理报”曾发表了彼得罗夫的文章,评介鲁迅短篇小说和论文集的俄译本。彼得罗夫说:“鲁迅的著作表现了他的真正的人道主义,和他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贯串着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压迫者的憎恨。这些作品告诉我们: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善于观察的作家,他把作品的深刻性和高度的艺术形式光辉地结合起来。鲁迅被誉为‘中国的高尔基’,把他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者相提并论是完全应当的。”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一书,曾被苏联“旗帜”杂志主编柯谢夫尼柯夫誉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在苏联广大的工人和学生中曾开过会来讨论它。他们都爱这本书,热爱书中的英雄人物。
此外,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贺敬之等作的“白毛女”等作品也都受到苏联人民的一致好评。
(二)
苏联出版了许多介绍中国各方面的俄文书籍和中国著作的俄译本。苏联人民把这件工作当作巩固中苏友谊的重要方法之一。
两年多来,苏联国内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有下面一些书籍。
(1)哲学方面:有毛主席的“实践论”,苏联哲学家杨兴顺著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作者并把老子“道德经”重新译出。
(2)政治方面: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文献和资料,刘少奇的“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陈伯达著的“人民公敌蒋介石”,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湾的发言等。
(3)历史方面:从中文译出的有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由苏联著作家写的,有卡拉慕沙的“太平天国”,叶尔马雪夫的“光明照耀着中国”,汪因庭的“为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而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尼基佛罗夫、乔治·爱伦堡和尤里耶夫合著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叶菲莫夫编写的“中国民主力量反对反动力量的斗争”,乔治·爱伦堡的“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斗争论文集”,尤列夫的“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意义的胜利”,库兹尼佐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也完成了一部“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史”。这些书籍分别详尽地论述了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历次革命斗争的情况,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建设的辉煌成就,以及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4)传记方面:有“毛泽东传”、“毛泽东、朱德传”等。
(5)游记方面:已出版了的有西蒙诺夫“战斗的中国”(俄文和乌克兰文),这是一部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长篇印象记,作者以无比的欢欣叙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长期艰苦、忘我牺牲的战斗生活。
前年十月一日在莫斯科出版了一本苏联著名画家费诺格诺夫的“在新中国”,这是一本描写中国人民革命历史的画文集。书内有素描六十幅,作者以中国连环画的方式,运用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描绘了中国人民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革命事业的各阶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另外还出版了齐契特金娜的“解放了的中国”,尼基丁的“北京”。
(6)语文方面:苏联国立外国语文和民族语文辞典出版局最近出版了一本俄华辞典。苏联科学院东方语文研究所已着手编纂高等学术机关用的中国语文辞典和教科书,现代中国语文文法也将出版。
(7)文艺方面:从中文翻译过去并已出版的有:鲁迅的小说“故乡”及其他短篇小说和杂文,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和“小二黑结婚”,草明的“原动力”,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柳青的“种谷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欧阳山的“人民勤务员”,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赵树理等十一人作品编成的“中国短篇小说集”,唐代古典诗人白居易和孟浩然的作品,“解放了的中国的诗集”,以及“白毛女”、“红旗歌”等剧本。
介绍或歌颂新中国的文艺著作也出版了很多。
吉尔吉斯的民族诗人都为正在建设新生活的中国人民写着新诗。在去年四月间吉尔吉斯作家协会举行了托克托姆雪夫的“来自喀克萨的信”的讨论会。这篇诗叙述了一九一六年一个吉尔吉斯的姑娘由于沙皇的专制的迫害,如何跟许多同胞逃亡到中国,在那里陷于奴隶的地位。当中国人民奋起进行反对压迫者的神圣战争的时候,诗中的女主角把两个儿子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
苏联年轻的汉学家奥夫契尼科夫和卡西斯完成了一部“高尔基的遗产在中国”的著作。他们叙述了高尔基的作品对中国进步艺术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鲁迅的影响。
此外,苏联一批汉学家已着手编纂一部“现代中国文学概论”,该书将分析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中国文学的现状。其中专有一章论述中国文学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除了以上所述的各种出版物外,全苏政治与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也出版了一系列的小册子,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莫斯科东方大学、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莫斯科大学历史系都出版了研究中国语文和史地的纲要手册。
由于苏联人民的先进经验,是新中国人民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的借镜。两年多来,中国翻译和出版了更多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著作,从这些作品中,我国人民学习到苏联人民在各方面的先进经验,使我们伟大的经济建设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
据出版总署编译局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年底,我国翻译了有关苏联的书籍共有二千六百七十五种,计:列宁、斯大林著作六十四种,社会科学(包括哲学)九百十二种,史地人物三十一种,文艺八百二十三种,自然科学一百八十七种,应用技术三百六十八种,少年儿童读物二百六十三种,其他方面的二十七种。中国作家编写有关介绍苏联的书籍,根据出版总署图书期刊司编印的“全国新书目录”不完全统计,从去年一月到六月,约有六百余种。
这些书籍是认识苏联、学习苏联的主要工具之一,所以它已成为广大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我们工作上前进的指南针。
(三)
中苏两国书刊的交流,在这两年多的短促时间里,有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有着共同理想的民族之间才有可能,而这种可能也必将随着我们两国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而更加扩大,更加巩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