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午间十二点:许多人打开收音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新闻速写

午间十二点:许多人打开收音机
新华社记者 曹永安 李德润 张持坚
每当午间12点,在祖国各地有许许多多人打开了收音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午间半小时》节目……”
海南岛通什市农场,农工们端着饭碗,聚精会神守在各自收音机前;
北京市一幢住宅楼里,爸爸对女儿说:“今天有急事外出,替我把节目录下来”;
解放军某团广播室正在精心转播;
中南海西华厅,邓颖超同志在听……
《午间半小时》节目自1987年1月1日开播以来,它拥有的听众越来越多!节目主持人傅成励、虹云、陈希,现在已成了亿万听众“餐桌上的朋友”。“不听,吃饭不香。”一位听众这样说。
它为你服务:“向大家介绍几种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它传递信息:“我国对安乐死的讨论……”
它谈热门话题:“说说大家关心的物价和物价改革……”
它给你解愁:“告诉你一个治少白头的药方……”
它有自己的见解:“应该给漂流热降降温……”
它给你知识:“电话的趣闻……”
“半小时”,把听众带进了一个广阔天地!
听众喜欢《午间半小时》节目,更重要的还是它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它是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在谈话,平易可亲。说的是老百姓的身边事,身边事有的也连着心事、国事、天下事;讲的是家常理,家常理也牵连着小道理、大道理。
“这高级饭店盖这么多,外国人住得了吗?我家老少3代才住10平米,出来溜弯,是为了给儿子和媳妇让地方……”这是1987年某天的节目。他们把捕捉到的一位“老北京”在街头巷尾的议论播送了出来,接着节目主持人走访有关领导部门后告诉听众,国务院已作出决定:坚决压缩楼堂馆所。
“批评得对!‘半小时’讲真话,咱信!”听众评价说。
现在已有更多的政治工作者注意到了《午间半小时》节目,他们以为有很多东西值得做政治思想工作借鉴。新闻同行们也在饶有兴味的探求:“记者的笔该多写些什么?”
在《午间半小时》节目的背后,节目组的十几个人所付出的艰苦劳动却是鲜为人知的。每天节目播送的文字量为6500字,一个月下来就是20万字!从采访到制作,全部由他们自己完成。为了办好每个节目,他们翻阅的文字资料,背着录音机跑的路,更是难以用数字来表述。他们对去年工作的总结质朴而深沉:
“这一年很累,但心里高兴。”
今年春节,兰州市一位铁路工人对着正在播送《午间半小时》节目的收音机碰杯道:“跟咱唠一年家常了,咱敬你一杯!”
《午间半小时》节目,你在千家万户的心上。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