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国门的忠诚卫士——记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国门的忠诚卫士
——记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
何正良 好元
在帕米尔高原腹地,有一个世界上最高的国际开放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守卫在这里的边防检查站的干部战士,机智勇敢,不畏艰难,文明执勤,被誉为国门上的忠诚卫士。
“吃得千般苦”
1982年,我国决定开放红其拉甫山口。新疆边防某团、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等单位的7名干部、5名战士成了口岸检查站的第一代主人。
这里,海拔4000多米。恶劣的高寒气候和高山反应常常折磨得官兵们日不思食,夜不成眠。上山两年多没有营房,大家一直睡在山口低矮的帐篷里,直至1984年建军节,他们才告别帐篷,住进营房。
口岸附近没有水源,战士们要到6里之外的河坝里挑水。到了冬季,就只能到河坝里把用钢钎、鎯头砸碎的冰块用麻袋背回帐篷化水饮用。站上每年有半年多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
站上的官兵们常常是几个月收不到信件,看不到报纸。一位领导同志来这里视察之后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的战士吃得千般苦啊!”
“不愧为文明使者”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位记者路过红其拉甫山口时,正碰上一批巴基斯坦旅客抵达口岸,其中有位老年旅客患了高原疾病,军医屈保文当即输氧抢救,并精心护理,全站官兵为患者端水送饭。这位记者被这个“热心助人群体”所感动,临别时激动地说:“尽管你们这里是我所见到的条件最差的边防检查站,但你们的精神风貌、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却是世界第一流的。你们不愧为文明使者。”
为了确保旅客安全,干部战士还坚持护送旅客到巴基斯坦口岸,中巴两国口岸相距120多公里,大部分路程是风雪大坂上的盘山公路。有时路段上还出现雪崩、塌方等险情。一次,干部小郭和战士小刘护送旅客出境,当车行至距巴方口岸20多公里处时,前方巨大的轰鸣声在峡谷回荡,落下的石块堵塞了公路,而此处公路狭窄,客车无法调头或后退,有的旅客被吓得坐立不安。待声音平息后,小郭小刘冒着随时可能被石块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立即查看险情,并带领旅客搬掉路石,客车安全通过,旅客们感激地说:“中国军人了不起,关键时刻,首先想的是别人。”
“第二海关”
一天,一批旅客来到检查站,翻译小郭发现车后座下放着几个包。他仔细一看,提包盖着一个旧的瓷盘,他正欲拿起来看时,被一旅客阻止。小郭向他讲明边检政策,说服那位游客接受检查。当小郭发现那是一件珍贵文物时,这位旅客掏出一把钱要塞给他,当即遭到小郭的拒绝和斥责,然后协助海关对这个文物贩子进行了处理。
边检站的官兵保持清醒头脑,机智勇敢地查缉走私物品。一次,干部李燕成检查送旅客出境返回的汽车,发现驾驶员捎回的物品中多了一个麻袋,里面装着200多条头巾。经查问,得知是巴基斯坦一商人走私给一个个体户的。他按规定没收这袋头巾,对驾驶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所在单位作出处理。6年来,边检站共查获黄金、白银、古瓷文物等2000多件,先后20多次拒受各种贿赂,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尊严。海关的同志称赞边防检查站是“第二海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