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环境高温条件下人体的防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环境高温条件下人体的防护
夏季,无论干热或湿热环境均会对人带来不良作用,轻者影响休息、降低工作效率,重者引起不幸事件造成伤亡。有人做过实验统计,智力作业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5℃左右,20℃次之,25℃再次之,40℃以上作业的质和量都显著地恶化。
防护环境高温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我国历史上千百年来有过许多简易成功的经验和措施,扇子的防暑降温就是典型的例子。另据史料记载,我国3000多年前的周代,朝廷就设有专门人员,在冬季收集天然冰,以供来年炎夏皇室解暑之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木制的器具引水上屋,从上而下地向房屋四周喷淋。当今,人类对抗高温的措施愈来愈多和科学,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规定高温的安全标准
温度环境包括气温、气温、风速和辐射热四大主要气象要素,这些因素同时对人体施加着影响。经过环境生理卫生学家多年的研究,确定了三球温度指数是较好的一种评价环境热强度的指标,目前已制定成为国际标准,为国际社会所承认。倘若作业超出规定的标准,应进行干预,降低热强度到许可的温度范围。这样,人体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就会是安全的。
2、隔热、通风和冷却
限制热源在局部,与作业人员操作地点隔挡起来,常用的隔热方法有水隔热、绝热材料隔热和搭凉棚、屋顶喷水等。通风是防止高温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增大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促进散热和把热源所产生的热带走,但是,在周围气温比体温高得多的场合,通风反而不利。这说明通风达到人体散热是有限度的。
3、冷却服
冷却服是在某些特殊环境热强度过高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个体装置,有全身和局部冷却服之分,按不同需要使用。冷却服根据介质性质有二种:一种是衣服内通以冷空气,冷气在衣服内流动,使体热迅速移走,这种服装叫气冷服。另一种是通水冷却,称为水冷服。衣下衬有细小的水管网,从水管通入冷水,以移去人体表面的热。
4、保健措施
合理供应每人每天水3—5升、盐20克左右,配成0.2—0.3%的盐开水或汽水饮料,供应茶水、绿豆汤、酸梅汤等。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使用工作帽、防护眼镜等多种个人防护用品。
(摘自7月13日《北京科技报》 鲜学义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