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辽东半岛建设外向型经济心态与动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4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
——辽东半岛建设外向型经济心态与动态
本报记者 段心强
随着经济的外向发展,辽东半岛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折。
机会、竞争、危机并存。历史留下来的课题与现实提出的新课题并存。大连、沈阳、丹东、营口、盘锦、鞍山、辽阳、锦州——7个市十几个县的干部、群众,面对历史与现实交叉点上的诸多矛盾,正在思考、谈论、设计着自己的总体规划,并开始大面积的“施工”。
焦急与冷静
辽宁一些干部、群众原来对广东很不服气:“他们全省才向国家缴利税10亿多元,我们一个企业就是17亿多。”下面一组对比数字使他们不能不吃惊:1987年与1986年相比——
国民生产总值:广东省增长18%,辽宁省增长9.5%;工农业生产总值:广东省增长23.3%,辽宁省增长12%;国家财政收入:广东省增长12%,辽宁省增长7%。
对比令人难堪,又引人沉思。诚然,广东开放搞活经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辽宁也不是没有优势,它既有沿海城市,又有大工业基地,还有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
事实使省委、省政府领导人冷静下来:外向型经济决不是抓几个厂,添几个出口产品的事,而是牵动方方面面的一场改革与建设。
辽宁有一名科技人员,身怀绝技,且有几项发明,可一直遭到冷落。他跑到广东,马上被待为上宾,科技成果一个个地开花结果。省长李长春在一次反思中这样说:“为什么辽宁人到广东后能力突然增大?这与‘左’的思想影响有关,我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两头”和“中间”
建设外向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光有上头和下头的积极性,中间环节不协调是不行的。而要使
“中间层”动起来,关键在于推进体制的改革。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一、联合办公;二、精简机构;三、下放进出口自营权。
大连、营口、丹东市采取“联合办公”的办法,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集中在一起,“一个窗口”对外。开办合资企业和“三来一补”生产项目,由过去的“多头拜”变为“一步走”,进一个门就可以办多样事。大连西岗药品有限公司和香港中立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办H CG药厂,利用当地蛇岛上的特产生产贵重药品。由于各部门联合办公,从提供资料到组织论证、签订合同、破土动工,只用一个月的时间,港商高兴地说:“这种效率在世界上也是高的。”
由于办事效率提高,今年1至5月,全省229个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进口、出口金额都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到三倍,全省利用外资总额达5.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倍;出口创汇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4%。
“A角”与“B角”
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一起登上国际经济舞台,到底谁演A角?谁演B角?
一种意见偏向大中型企业,一种意见是看好乡镇企业。省领导认为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又都不够全面。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辽宁大中企业实力是雄厚的。电力、石油炼制加工、生铁、钢、钢材、纯碱等能源和主要工业产品,在全国一直是“冠军”。但是这些企业多是中央垂直领导,一半以上产品的生产是指令性计划,而搞活企业,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就注定,走向国际经济舞台,辽宁省大中型企业本应是A角,但现在还不能演好A角的戏。乡镇企业船小好掉头,而且政策容易变通,但与大中型工业比,毕竟力量单薄,本应是B角的地位,但在短时间内可以把它先推向国际经济舞台,演A角的戏。因此,全省以出口创汇为龙头,两个拳头往外打:一是加快大中企业改革,使之尽快登上国际市场;一是组织乡镇企业搞“三来一补”,出口创汇。
大中型企业的突出特点是“三老”:设备老、技术老、产品老。在对外开放中,他们走“引进——改造——出口”的路子,使一些企业的设备迅速更新,部分技术达到80年代先进水平,出口产品很快发展到72种。今年1—6月出口创汇1.2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为了加速老企业改造,他们还请国外的专家到企业内办“特区”,实行“一厂两制”,对老一套发起冲击。
辽宁乡镇企业长期在封闭的笼子里生产,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甚少。辽宁各地在普查的基础上,动员与外商、港商有关系的辽宁人,有风的使风,有雨的使雨,积极牵线搭桥,引来外商和港商搞来料加工、来件组装,来图制造和补偿贸易。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十几万人与外商、港商联系,陆续见到成果。比如大连八中一位老师,当年在中学与一些日本青年同学,她凭着一本花名册,往日本写30多封信。其中四名同学闻讯赶来,办成来料加工的八景内衣厂和补偿贸易的中日淑美有限公司,生产中高档内衣,畅销世界各地,一年可为国家创外汇300多万美元。辽宁省乡镇企业以服装加工、采矿加工为主,走出自己
“三来一补”的路子。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
“外向型意识”与
现代化素质
辽宁省领导人反复琢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这样一句话:“再完美的现代制度与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
在进出口中,自顾自的“小生产意识”造成了许多怪现象:一些纺织出口专厂,可以多出口创汇,但没有更多的棉纱,而另一些厂又出口棉纱,结果叫外商赚了大钱;一些厂出口染料蒽醌,一公斤50港币,而沈阳印染厂却进口蒽醌,一公斤70港币。更令人吃惊的是,沈阳一供销公司从香港买回三火车皮近100吨味素,打开一看,原来生产厂家是沈阳味精厂……针对这些情况,辽宁省领导人从自己做起,引导各级领导人破除“小生产者意识”,建立真正的“外向型经济意识”,学习走向国际市场的知识与本领。鞍钢和辽化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都畅销。可他们从全局出发,首先满足兄弟单位需要,然后组织出口,既能自己创汇,又挡住了部分产品进口,为国家节约了外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