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挪威给予我们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4
第6版(国际)
专栏:

挪威给予我们的思考
人民日报代表团
刚刚到达奥斯陆那天晚上,挪威外交部新闻司为我们的代表团举行相当隆重的“接风”宴会。宴会开始,主人在表达盛情之后,向到场的挪威人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们可以和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尽情交谈,但你们不要过多地提关于中国的问题,应腾出时间来,让中国朋友提关于挪威的问题。他们是来了解挪威的。”
可是,交谈一开始,这个“限制”就失灵了。挪威方面的人士,向我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关于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关于物价和通货膨胀,关于企业法,关于政企分开、党政分开……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太大了。我们自然也抓紧时间向他们提出种种问题。当问及“挪威的物价怎样”时,一位刚刚访问过中国的女专栏作家摇摇头说:“奥斯陆可能是世界上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她举起了手中的一盒香烟,感叹道:“你看,原来几克郎,现在已经涨到16克郎一盒了!”(外汇比价:一克郎约合0.60元人民币。)在我们等她的下文时,她的话头却又转到了中国:“我觉得中国应该吸取我们的教训,消费基金不要增长太快了。如果增长太快,你们劳动力便宜的优势就难以发挥了。”在座的其他挪威人士,纷纷点头。这无疑是来自朋友的恳切忠告。
此后,在挪威的一周访问期间,挪威朋友们的忠告不时在我们的脑海浮现,成为我们观察挪威经济,对比中国情况的一个思考线索。
一般人以为挪威是个“小国”。其实,它的国土并不小,38万多平方公里,比英国国土面积多50%多,接近4个浙江省面积;只是它人口少,400多万,不到半个北京市的人口。从奥斯陆到希恩——易卜生的故乡,从希恩到西部海岸的卑尔根,虽然是匆匆的走访,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油画般的北欧风光外,最使人发出感慨的还是效率。
繁华的奥斯陆市,繁忙的奥斯陆港,这些自然不必说。从奥斯陆去希恩道路两侧那些连绵不断的相当别致的别墅,远离卑尔根市区海边的一个海浪发电试验站,近海地带的网箱养鱼研究所——一网箱可养出几千公斤的马哈鱼……这些都使人发生这样的疑问:这个国家最多也不过拥有100万个劳动力,怎么能干这么多的事情呢?
现代化——也许是最现成的答案。我们访问了挪威第二大私营公司EB公司。这个公司生产电缆、地面卫星接收站、微波通讯设备、发电设备、工业机械、石油天然气设备等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这个公司近几年的人均销售额,按职工人数平均,约合每人每年10万美元。应该说这是个相当高效率的标志。我们还参观了他们最近建成的海上采油平台——国王C平台。这是由最现代化设备装配、钢筋水泥铸成的海上城市。四个水泥巨柱支撑着它。海面上140米高,海面下149米深,加起来,据说比摩天大楼还要高。当我们乘坐的直升机在平台停机台降落之后,我们进行了一场颇具神秘色彩的探访。我们在各种管道的迷宫中穿行,又在宽敞的俱乐部大厅喝咖啡、进午餐,在中央控制室我们看见令人眼花缭乱的控制仪表,在露天平台上我们看见那擎天火炬……遇见的人,比我们想象的少得多。平台列出了最隆重的欢迎我们的队伍:一位值班经理和4位部门负责人。整个“城市”值班人员只有200人,而每天采储原油却达20万桶。
另一方面的答案是我们始料不及的,那就是人,人的素质。在办公室,在车间,在平台,我们几乎没有发现悠闲的人。埋头工作,态度认真,严守纪律,有条不紊,执著地向新领域开拓,这些,构成了对挪威人的主体印象,和通常在电视中看到的摇摆舞中的西方“现代人”相去甚远。挪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5万多美元,居世界各国前列。这是挪威人几十年艰苦努力得来的,在这种努力中,也锤炼了他们的民族性格。
挪威人士也向我们谈到他们对自己国家经济的忧虑。高消费、高工资,提高了他们产品的成本,减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带来通货进一步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停滞。这个问题,已成挪威人的热门话题。在卑尔根,一位40多岁的女向导,领着我们参观市容。她指着山坡上一幢幢新房说:“50年代,买这样的一幢房,只需要4000到5000克郎,现在是100万!”接着是感情复杂的一个微笑。
她的话似乎与开头那位女专栏作家的话形成了呼应。是的,在中国如何处理效率和消费的问题上,确实需要我们开扩视野,冷静思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