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给菜农菜商风险补偿——蔬菜产销体制改革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5
第2版(经济)
专栏:

给菜农菜商风险补偿
——蔬菜产销体制改革述评
本报记者 潘岗
实在没有想到,西安市未央区一项简单的蔬菜生产措施,会引起那么多市长的兴趣。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城市蔬菜会议上,一向惜时如金的市长们,却愿花时间对此研究来、研究去。
未央区是西安市近郊区。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农民种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碰到了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低,技术水平低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困难。1986、1987年全区的大白菜连续两年受灾减产,户均损失676元,使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未央区在三桥镇和张家堡办事处地区开展了菜农生产互助基金会的组建试点工作。基金会实行自愿互利,凡入基金会的蔬菜专业户必须按期交纳一定的基金。目前,入会会员近400户,收集基金4.2万多元。
未央区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蔬菜生产中的最大难题——风险。
蔬菜生产、经营受自然影响很大。人常说是“多不得,少不得,不多不少很难得。”天气不好,菜少了,菜价就高,群众有意见;天气好,菜多了,马上超过计划多少倍,造成大量菜卖不出去,伤害农民利益。
1986年,宁夏白菜大面积丰收,菜价暴跌,大量白菜烂在地里。
今年5月下旬,鞍山市一场七级大风刮过,温室菜棚遭破坏,菜农直接损失达100多万元。
蔬菜经营部门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去冬华北某市蔬菜公司,派出包括经理在内的100多人外出调菜,不想菜刚运到,大雪纷纷,冻烂不少。
蔬菜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菜农、菜商必须提供一种社会保证,以便在受到自然影响时,能够给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一定的经济补助,从而保持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未央区建立风险基金的做法,正是在这方面有益的尝试。
建立蔬菜风险基金,免除菜农、菜商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各地今年蔬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于基金的来源,国务院领导提出从蔬菜销售额中留一点,从菜田占用费中拿一点,从蔬菜补贴中提一点。这三个“一点”的集中,可能为蔬菜产销体制改革闯出一条新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