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以内部改革解决高校开发创收中的矛盾 华东化工学院教师按专长分流 形成教学、科研、开发三支队伍各扬其长各得其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以内部改革解决高校开发创收中的矛盾
华东化工学院教师按专长分流
形成教学、科研、开发三支队伍各扬其长各得其所
本报上海7月25日电 记者萧关根报道:华东化工学院正在进行一项新的重要改革——教师按专长分流:擅长教书育人者以教学为重,擅长学术研究者以科研为主,擅长开发应用者以科技服务为主。三支队伍分流后相对稳定,互相促进,既激发教师的个体活力,又提高队伍的整体效能。
这个学院有2000名教师,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三项工作。由于制度和政策的限制,教师往往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有时不得不去干自己并不擅长的事。结果,教学队伍不稳定,搞科研的不专心,从事科技服务的缺少活力。
学校领导调查了这种情况以后,决定通过试点实行“扬长分流”,以形成三支队伍: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充实而精干的教书育人队伍;具有较高水平和攻坚能力的稳定科研队伍;具有开拓能力的科技服务队伍。为保证改革进行,学校采取配套措施。
从改革聘任制入手实现队伍分流。今年5月20日,院长陈敏恒在教代会特别扩大会上宣布,原来聘任的各类职务到此为止,以后要按教学、研究、工程三个职务系列实行聘任。这项工作要在秋季新学年开始前结束。学校成立了三个聘任委员会,负责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讨论、表决、认可各类人员的职务。还规定,对于因工作变动而职务名称改变的人员,在对外联系中可同时使用两种职务名称。
搞活分配政策,使各类人员各得其所,增加收入。学校重新规定了三类人员工资、超额工资及奖金的分配办法,保证教学、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放宽提成比例,鼓励科技服务人员通过创收增加收入。各类人员在三类工作之间可以兼职兼课。
进一步简政放权,试行系、学科委员会“工资包干”。这使系和学科委员会有人、财、物权,可以按“扬长分流”原则进出人员,调整队伍结构。学校规定,只有实行“扬长分流”的单位才能试行“工资包干”。到5月,已有6个系试行“工资包干”。
建立人才交流中心,为人才流动、真正实行聘任制创造条件。今年3月成立的“人才交流中心”,接受各单位未聘、拒聘或要求流动的人员,为他们提供培训、工作的机会,指导他们自谋职业。“中心”成立时,接受了120多位未聘、拒聘人员。后来,又有107人登记,其中有副教授、副系主任和系办公室副主任各一名,还有6名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为43人安排工作,其中20人调到校外单位;有9人在校内搞经营活动,还有5人租赁了学校的招待餐厅,保证一年有1.5万元利润,而原来这个餐厅是无利润上缴的。这在学校后勤系统形成了竞争的势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