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脉脉战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6
第6版(国际)
专栏:

脉脉战友情
赵勇田
时间的河流滔滔远去,却永远冲刷不掉真诚的战友情谊。
初夏的石家庄,阳光明媚,花红柳绿。地处西郊的华北烈士陵园分外安静、肃穆。5月20日,朝鲜对外文委副委员长、朝中友协副委员长吴文汉率领的朝中友协代表团,怀着脉脉深情,专程访问石家庄,他们来到华北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灵堂和烈士墓。吴文汉团长将一束鲜花献在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军长李湘烈士墓前,他们在墓前行鞠躬礼,静默致哀……
亲切的回忆,把人们带回到去年金秋10月——中朝友好参观访问团应邀访问朝鲜的日子。在代表团成员中,就有李湘同志的夫人安淑静同志。访朝期间,吴文汉副委员长始终陪同中国同志活动,还特别陪同安淑静到平壤东部霞岚山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向埋葬李湘军长遗物的坟墓敬献花圈。朝鲜同志对于这位为抗美援朝而在朝鲜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优秀的青年将领一直非常敬佩和怀念。
李湘同志是江西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时才16岁,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51年5月,他率志愿军某军入朝,奋战在金城前线。在当年粉碎敌人发动的“秋季攻势”中,该军威震敌胆,3天歼敌1.7万多人,创造了一个军日歼敌数最高纪录,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高度赞扬。不幸的是,1952年7月8日,正在指挥作战的李湘同志突然病故在指挥所的坑道里,时年仅37岁。
朝鲜客人从石家庄返回北京后,为了慰问烈士的遗属,特意来到李湘夫人的住处。当他们看到墙上李湘将军的遗像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站在像前静默致哀,并献上一束鲜花。之后,宾主如久别的亲人促膝谈心,畅叙战友情谊。62岁的安淑静端出河北家乡的红枣、核桃招待客人,大家亲切地交谈着。
安淑静把36年前我华北党、政、军公祭李湘同志时的报纸和图片拿给客人们观看。当年的报纸上刊登着“李湘同志遗体安葬于华北烈士陵园”的消息。在这天报纸的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刘伯承、聂荣臻、薄一波等领导同志的题词和杨成武、王平、张南生等同志的悼念文章。客人们激动地听着安淑静一字字地念当年聂帅的题词:“我深以丧失了二十年的老战友、青年优秀的将领——李湘同志而哀悼!”听着,吴文汉怀着钦敬的心情连声说:“李将军是好样的,遗憾的是过早去世了。李湘军长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朝鲜人民的心上……”
这时,李湘唯一的女儿李广丽下班回来了。她是解放军某部一名军医。她生下来就没见过爸爸,却知道爸爸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今天,她见到朝鲜客人自然喜出望外,十分亲切。朝鲜代表团中的女同志崔中玉拉着李广丽的手,亲切地说:“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朝鲜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烈士们用鲜血浇灌的朝中友谊之花,将永远开放。”
为了怀念烈士、慰问烈士遗属,吴文汉同志双手把一幅十分精美的朝鲜画《金达莱鲜花怒放》赠给安淑静同志,并亲昵地称她是朝鲜儿女的阿妈妮。激动万分的安淑静,也把李湘同志生前的照片送给代表团同志留念。吴文汉手捧烈士照片,激动地说:“李湘将军是英雄,是后人学习的榜样,至今平壤市友谊塔内保存的10本志愿军烈士名录,第一本上第一名就是李湘军长。我要把这张照片带回去,献给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作为史料永远保存。”
中朝战友在一起,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又写下了新的一页。年过花甲的安淑静眼含热泪,挥毫写下热情洋溢的诗句赠予朝鲜战友:
五月京城迎贵宾,
壮士相逢分外亲。
同舟共济忆往事,
中朝战友情谊深。
(附图片)
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军长李湘。
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柴成文(右三)和李湘同志夫人安淑静同志(左三)在平壤“友谊塔”大厅观看珍藏在那里的志愿军烈士名录。名录的第一本第一名即李湘军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