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小商品因何一衰再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7
第2版(经济)
专栏:

小商品因何一衰再衰
赵兴林 汪周礼
当前,工业生产全面增长。然而,小商品短缺的情况却一阵紧似一阵,生产下降之势,引起社会各方关注。目前,轻工小商品生产和经营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以往,说起小商品匮乏,首当其冲受到批评的,是生产和经营小商品的企业,说他们追求高产值、高利润,经营思想不端正。这种现象的确存在,批评不无道理。但是,当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和走访轻工生产部门后,又觉得这些指责不够公平。
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采取宏观控制手段,直接与小商品的生产经营政策发生矛盾,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放开与控制物价指数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抵销了小商品生产经营政策带来的好处,比如,市场上紧缺的铝制品、搪瓷制品、针棉织品及肥皂、火柴、卫生纸等的价格就不甚合理。用于生产这些小商品的钢材、木材、塑料、皮革、皮毛、锌、碱等10多种原材料供应缺口大,有些则主要靠市场调节,价格上涨很猛,铝锭已由每吨4000多元上涨到6700多元;生产肥皂用的猪油每吨也由1500元上涨到4000元,牛油每吨由1480元涨到3000元。能源和加工费用逐年增长,给脆弱的小商品生产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
目前,被列入轻工业部统计的24个种类的小商品,已有10多个出现下降趋势。今年1至4月,全国肥皂生产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5%,市场上的棉布、的确良布、汗衫、背心等货源普遍偏紧、库存减少,价格不得不涨。今年4月以前,北京市场上棉布平均每米售价2.4元,5月初上调到2.6元,6月就蹦到2.8元了。就这样,市针棉公司的同志还抱怨有些商品收购不上来。
小商品不景气的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产供销改革不配套,北京市的肥皂、火柴、卫生纸实行凭证限量供应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本来,北京这3种商品产大于销,去冬今春由于外埠相继调高了售价,而北京的销价还处于全国“锅底”。居民怕涨价,从3月8日起开始抢购。市政府为稳定市场和减少商品外流,采取凭证限量供应的措施。
小商品有上万个品种、花色、规格,消费地域性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小商品生产面临的困难来看,又涉及到价格、税收、原材料供应及企业更新改造等问题。如何安排好小商品市场,工商界和理论界有关人士认为:当前生产和流通领域出现的以物易物、请客送礼、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在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价格“双轨制”有关。加速小商品产供销配套改革,当务之急是理顺价格。理顺价格首先是生产资料,其次是商品。放开小商品价格,对促进生产、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都有好处。同时,建立服务组织,搞好服务,也势在必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