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海底森林——海南红树林保护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7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底森林
——海南红树林保护区见闻
本报记者 高保生
潮涨潮落。潮涨时是浩瀚的大海,潮落时冒出了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宛如一座座海中“宫殿”,十分奇异壮观。从海南清兰港码头逆水西行,进入八门湾,直至文昌县城的沿海一线,珊瑚礁上,依山傍水,只见千姿百态的各种红树科植物争奇斗艳,满目苍翠。这就是被誉为海底森林的我国红树林自然群落。
红树,是一种比较奇特的植物,它能经受周期性潮汐海水的浸渍和冲击,还能够在淤泥细密而缺氧的土壤中茁壮生长。这种树,在我国海南、福建及台湾沿海一些区域略有分布。地处文昌县境内的红树林,是林像较整齐,原始植被保持较完整的一处;品种多,层次分明,高大的乔木如海桑、木榄、海莲、银叶树等,有的胸径达80厘米、树高30余米。中层有各类灌木,下边是低等植物层。
红树之所以能在海水里生长,关键是它有发达的呼吸根,除了埋在泥沙里的外,它还从树干上冒出来,或垂直向上,或在海面横走。红树幼苗生命力极强,可以随波逐浪两三个月不死。我们乘游艇在红树环绕的近海兜了一圈,只见叶茂枝秀的各类红树繁花似锦,海与林辉映,水与树争翠。
红树林里,是水族和鸟类的乐园。据统计,每公顷红树林每年掉落树叶8吨多,成为鱼虾蟹的精美饲料。近年来,人们开始利用红树林发展人工养殖业,仅文昌一县,就开发了1400多亩,年可获益240多万元。
红树林沿岸而生,根连根,树连树,盘根错节,是牢固的绿色屏障。1983年9号台风在珠江口登陆,大片粮田被毁,颗粒无收,房屋倒塌。而有红树林保护的沿岸村庄,人畜安然无恙,粮田照样丰收。
红树林也像人类自身一样,经历了重重磨难。建国初期,我国有红树林60多万亩,经过多年连续不断的砍伐,现在仅剩30余万亩了。海南60年代时有红树林15万亩,现在也仅存7万亩了。在“向海中要粮”的动员声中,奇特的红树即便藏身海底,也难免刀斧之祸。
1981年海南成立了红树林保护区,但由于经费不足,工作难于开展。其实,整个海南的林业政策,仍然是“大木头挂帅”。这几年,海南速生丰产用材林迅猛发展,大多做为原料出口日本,然后再进口纸张。具有海南特色的热带雨林,仍然在减少。
在红树林区采访那天,正值星期日,只见一群群的中学生来这里游玩戏水。我忽然想到,如果把这片奇异的林地开辟成森林公园,吸引中外游客,岂不可大大增加经济收益,反过来还可用于林地的保护和发展。县林业局的一位干部说:是有这个打算,但没钱呀。搞旅游点,起码要修些道路、买些游艇、建个饭店吧,光靠林业上的那点经费,哪能办得起?
海南开放了,不知哪位有眼力的实业家能最先看中这神奇的红树林,把它建成我国第一个海上森林公园?记者期待着来自南国的好消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