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让人留恋的“财神”——记原广西工商银行副行长王肇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7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人留恋的“财神”
——记原广西工商银行副行长王肇龙
曾宪斌
听说王肇龙要调走,到海南去筹建省工商银行,广西区人大代表杨鸿泉很着急,找到自治区领导,恳切要求“不能让他调走”。这位广西柳州冰柜厂的厂长很动感情地谈了王肇龙支持他们厂发展的事:
柳州冰柜厂的前身是冷冻机厂,属于集体企业,他们看准市场需求,要生产冰柜系列产品,需要贷款1267万元。这可是笔不小的数字。当时阻力不小,有的人认为对一个集体企业贷款上千万元,风险太大。王肇龙是主管贷款等业务的自治区工商银行副行长。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到冷冻机厂,亲自调查了解该厂的设备、技术情况,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经过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得出结论:广西地处亚热带,全年大半是热天,对各类冰柜的需求极大,而冷冻机厂具备消化贷款和技术的能力。于是,他排除一些非难,支持该厂上年产5万台电冰箱项目。如今该厂产品供不应求,1 987年产量8万台,居全国第4位,产值超1亿元,税利超1200万元,全部贷款1987年均已还清。
类似冰柜厂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有的人觉得奇怪:怎么这几年来,王副行长所支持的贷款项目总是很成功?王肇龙常唠叨:“国家攒点钱不容易,像自己的钱那么上心,才能花到刀刃上,少花多赚。”每项决策,他都要亲自搞调查,进行可行性论证。他管储蓄业务,在储蓄上抓网点建设,几年来对全区90个市县的储蓄所中的90%作了调查,亲自选定了近200个储蓄所的位置。他抓储蓄两年时间,全区储蓄金额翻了番,增长13亿多,为缓和资金供求矛盾,支持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敢于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作风正派”——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对王肇龙的这一评价,和广西区分行的一次群众评议意见不约而同。对于不合理的项目,他一分钱也不批,说情、送礼在他这里一概行不通。有些迫于行政干预的“奉命贷款”,王肇龙也坚持不签名,保留意见。由于他态度坚决,有一半以上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因此去掉。相反,对于有前途的项目,你不送礼、找关系,王肇龙也会主动送钱上门。如崇左糖厂,1985年至 1986年榨季,进厂甘蔗量达17万吨,榨了185天,远远超过合理开榨期120天的要求。厂里提出将设备由日榨1000吨改造为日榨2500吨,但县领导不同意。王肇龙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到县里,找到县领导做工作,从发挥地方优势谈到经济账,并保证提供贷款,使他们改变了态度,糖厂改造得以实现。事后地区专员特地来到区工商银行,感谢说:“行长亲自上门做工作,送钱,实在难得。”王肇龙出访谈判考察,廉洁奉公,处处为国家精打细算,得到国外同行的赞许。
盛情未能挽留重任在肩的王肇龙,但人走业绩在,很多像杨鸿泉一样的厂长、经理们不会忘记他这样一位“财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