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夏日炎炎话健康——访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经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夏日炎炎话健康
——访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经武
本报记者 黄振中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不少地区持续高温,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较大影响。为此,记者访问了对人体健康研究颇有经验的专家董经武,请他谈了夏日防暑和锻炼的问题。
一开始,董经武就介绍了人对体温控制的三大系统。他说,人对体温的控制主要靠循环系统、排汗系统和神经系统。人体同周围环境的热交换,一个是对流,一个是辐射蒸发,还有就是神经系统对温度的感受。20至30摄氏度,是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叫做人体温度的舒适带。低于和高于这个温度就会感到难受。
接着董经武谈了解决人体适应周围高温的三个办法。一个是用药物,如人丹、清凉油等。二是改变周围环境,使用电风扇、泼凉水,少穿衣服,扩大出汗的面积,增加对流。他说,改变环境有许多办法可取,如晚上把所有的窗户打开,让凉风徐徐吹来;白天再把窗子关闭,使太阳辐射进不来,拒高温于门外;同时又能把晚上吹进的凉风留在室内。还有,改变睡床条件,如铺席子等。有的国家已使用水袋床,即让凉水在床内流动,可以降温,而且舒适。三是饮食降温,适当吃些冷饮和降温的食物如绿豆汤等。
董经武认为以上三条都可行,但更积极的办法是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人对热的耐受性。
他说,运动员为什么对热气候适应力较强,就是由于经常锻炼,适应大量出汗,对热有较强的耐受性。天热,同样可以跑步、打球。这样,人对高温就可慢慢适应,像建筑、钢铁工人适应在高温下作业一样。如果不锻炼,光靠改变环境和药物,到持续高温时,人就难以忍受了,会出现中暑现象。今年南京等地一些体弱老人夏日死亡便同此有关。
最后,董经武还谈到心脏病人炎夏的保健问题。他认为,夏天高温对心脏病人威胁很大,因为天热,心跳加快,病人感到难受,有时甚至会发生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降温避暑,以安全度过暑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