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保持党政机关廉洁——来自上海市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7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保持党政机关廉洁
——来自上海市的调查与思考
在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中,如何保持党政机关廉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最近,我们就这个问题,在上海作了一些调查和研究。
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市正处在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换过程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给党风政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奠定着日益丰富的物质基础,其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但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包括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消极因素。
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近9年间,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国民收入增长87.4%,上缴利润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87年人均收入与改革初期的1980年相比,农村增长1.6倍,城市增长1.4倍。事实说明,发展商品经济是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大学校。回顾三中全会的头几年,对发展商品经济的政策,常常发生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疑虑“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如今,广大机关干部和党员深切感受到“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三中全会后九年”,从而更加坚信改革、开放、搞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振兴上海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也有些党组织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精力都放在抓商品生产、对外贸易、应付公共关系上,很少研究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机关干部和党员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党风政风建设。
伴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反映商品生产客观要求,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观念,诸如开放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等等,对上海市党政机关建设也产生了推动、促进作用。例如,效益观念引进机关,冲击着官僚主义,改变着墨守成规、拖拖拉拉的作风。过去外国人在沪搞一个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需经4个委办19个局盖41个图章,最多时达到126个图章,现在只需进一个门盖一个章就行了。我们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为上海广大机关干部和党的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表现了很大的苦干精神和创造力量,增强了对腐蚀的抵抗能力,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等价交换原则以及商品拜物教思想影响到党的政治生活中来,“一切向钱看”,少数党员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上海市近年来受党纪处分的党员中,犯经济错误占较大的比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力地调动了国营、集体、个体几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市场的活跃,经济繁荣,社会财富日益增加。而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相互竞争激烈,也有少数机关和党员干部滋长了本位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的人趁新旧体制交替出现的空档,以权谋私,或以业谋私,或监督控制和执法部门中有人弄权渎职。其表现主要有:
吃拿索要现象,在少数党员、干部中时有发现。尤其在经济交往中相互攀比,标准越来越高;送礼收礼也习以为常,个别领导干部以试用名义、廉价处理等手段接受电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至于索拿卡要,在“七所八所”的少数人中则屡见不鲜。他们虽然职不高,官不大,但权不小。你要我办事,就得开条件,讲价钱。“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用权。”许多企业对此敢怒不敢言,“宁舍千资,勿伤一官”。
巧立名目,搞所谓“有偿服务”。本来是份内工作,职责权限应尽的义务,有的却贴上“有偿服务”的标签,收取办事咨询费、手续费和审批费。有些机关还在“创收”的名义下,以权经商办企业,与民争利。群众不满地说,现在有些单位处处讲实惠,事事捞钞票,如此扩大蔓延,何谈清正廉洁。
名目繁多的摊派。既有“指令性摊派”,又有名曰“赞助”或“资助”性摊派。搞摊派的有企业的顶头上司,有管钱管物的部门,乃至企业周围的“实权派”。
五花八门的滥罚款。干这些事的多数是监督控制和执法部门的少数人。企业把这些人看作“太上皇”,逢年过节要“烧香磕头”,请吃请喝;关键时候要有所“表示”,搞感情“投资”,否则,日子就不好过。
这些反映在党政机关和基层监督控制、执法部门中的不廉洁的现象,虽然只占百分之一、二,但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
“热点”,直接损害党和群众的关系,败坏政府的声誉。
不应大惊小怪也不能掉以轻心
正确认识发展商品经济与党风政风建设的关系,是解决党政机关保持廉洁的重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党风不正,社会风气不好,是发展商品经济造成的。说什么:商品经济越发达,不正之风越严重,“党政廉不廉,根子在金钱”。再一种只看积极影响,对消极因素、副作用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上海大量事实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党风政风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基本的,应当充分肯定;但随之而带来的某些消极因素也难以避免,势必对党员干部队伍有腐蚀作用。对商品经济的消极因素既不能大惊小怪,因噎废食;又不能掉以轻心,任其滋长蔓延。对这个问题,上海市领导曾明确指出,发展商品经济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党风政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反腐蚀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不断探索反腐蚀、保廉洁的对策,是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基本任务。
保持党政机关的廉洁,关键在于从严治党。商品经济在运行中消极影响会程度不同地作用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一切商品化”的倾向,也必然会侵入党政机关,腐蚀党员干部队伍,甚至产生某些腐败现象。从严治党,首先必须从党政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严起,这是上海广大群众和机关干部的共同看法。近几年上海市党政机关有几个领导干部犯错误、乃至犯罪,教训十分深刻。“严”是爱,“纵”是害。有的人就是在无原则的迁就宽容下,错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而发展到不能自拔的地步。因此,对违纪的党员干部要及时发现,随时教育,对屡教不改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清除,以儆效尤。只要党政机关、党政领导干部能够保持廉洁,这些消极影响就不致于给社会带来大的危害,并且通过综合治理,不断清除这些腐败现象,保持党政机关廉洁,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早日建立。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展开,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在这种新旧体制交替的情况下,势必会出现某些摩擦、脱节或失控,这是驱动各种不正之风此起彼伏,进退消长的主要原因。上海的情况表明,这种冲击波很大,严重干扰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有的利用两种体制、多种价格并存,搞“产品旅游、发票飞行、价格滚雪球”,“倒爷”发横财;有的趁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行,采取不正当经营手段,或行贿受贿,投机倒把,或推销伪劣产品,以次充好,坑国害民。如果我们完全在旧体制下,不会发生这么严重的问题;如果完全转到新体制上来,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复杂问题。上海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不能采用一个模式,上下一锅煮,一刀切。必须坚持以生产力为标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区别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情况,划类别、分层次地依据商品经济规律,按照党性原则和党纪、国法区别对待,公正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保证改革开放的进行。
对策与思考
上海市在发展和繁荣经济的同时,为防止商品经济运行中对党政机关的消极影响,保持党政机关的廉洁,从宏观上采取了四条对策。
既坚持运用价值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又防止把等价交换原则移植到党的政治生活中来。上海正处在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过程,党政机关要组织、指导商品经济发展,必须打破产品经济对干部思想的禁锢,正确掌握和运用等价交换的原则,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是,等价交换的原则,是一个经济原则,不是政治原则。党的政治原则是党性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些人把等价交换原则带到政治生活中来,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严重侵蚀了党政机关的肌体。因此,我们既要用党性原则保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又绝不能把党性原则、权力、荣誉当作商品去进行交换,防止商品拜物教对党员和干部队伍的腐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比较注意党政机关的党风政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及时清理和查处了各种腐败现象和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他们从群众意见较多的吃喝送礼问题入手,作过多次调查研究和具体规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近一届新的市政府领导班子组成后,又作了党政机关和干部不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非法接受任何名义的酬金、馈赠等8条规定,公布于众,请全市人民举报监督。
既倡导增收节支,又将官与商严格分开。去年10月以来,上海市有些机关单位片面地理解增收节支的精神,出现一股经商办企业的兆头。据上海市工商局反映,当时要求登记经商办企业的有近百家。群众对此议论纷纷,各方面反映也很强烈。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如果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以权经商,就会破坏商品经济的发展。党政机关担负着社会领导、管理、组织、协调的职能;企业或商业担负着社会生产和流通的职能。混淆乃至融合这种社会职能,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也妨碍上层建筑职能的正常行使。对此,上海市委领导同志强调指出,党政机关和机关干部不得以权谋私和经商办企业,并制定了明确的政策界限。干部、群众对市委作出的官、商严格分开的规定反映很好。
既让机关干部履行职责,又对其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职责,是权力和义务的统一。权力不能是无限的,对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通过建立健全法纪制度来加强对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的监督,完善监督制约体系,是保持党政机关廉洁的一个重要手段。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最主要的是实行民主政治,不断扩大政治生活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加强对全市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监督,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与此同时,加强了监督机制和人民来信来访、检举制度。
既强调“俭以养廉”,又逐步改善物质待遇。从上海市的情况来看,机关干部的待遇确实较低,同企业职工待遇的差距更大了。目前实行“厚俸养廉”办不到,仍需要强调“俭以养廉”,共渡改革难关。与此同时,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尽力改善党政机关干部的工资和物质待遇。这是保持党政机关廉洁的物质条件。当然,物质待遇的根本改善要有一个过程,即使到了可以实行“厚俸”时候,也要倡导“俭以养廉”,继续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中央纪委上海市纪委联合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