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邓政委引导我们向前看——忆西南作战胜利后的决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7
第5版(革命回忆录)
专栏:

邓政委引导我们向前看
——忆西南作战胜利后的决策
何正文
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满怀激情地讲到:在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在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在建设、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开拓中,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是从1938年就在小平同志的指挥和领导下战斗、工作的,曾多次聆听过他的教导,领受过他深思熟虑和审时度势的决策。作为一名老战士,对紫阳同志的这段虽然文字不多,但含义十分深刻的评价,感受尤深。
西南作战胜利后,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深谋远虑,把握全局,在新的形势下,提出了新的任务,使当时西南的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事隔近40年,但是,当年的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1949年11月至1950年2月,第2野战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指挥下,遵照中央军委“大迂回、大包围”的英明决策和周密部署,胜利进军大西南。在兄弟野战军的协同下,进行了川黔、成都、滇南和西昌战役,歼灭了祖国大陆上残余的国民党正规军以及地方武装,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和西康4省。当时,我任2野3兵团11军32师师长。
1949年11月29日,3兵团按照预定计划,控制了西起江津,东至木洞近百公里的长江南岸,威逼重庆,迫使走投无路的蒋介石仓皇飞往成都。我们32师于深夜从海棠溪抢渡长江,友邻部队也先后胜利渡江,从东西两个方向构成对重庆市的包围。30日凌晨,我师一举攻占了重庆市中心区和50兵工厂。当日,重庆宣告解放。山城千百万群众载歌载舞欢迎解放军。
重庆,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这里建立了“陪都”。在我大军逼近广州之后,国民党政府要员猬集重庆妄图重新建都,挽回败局。就在我军入城的前一天,国民党军统头子毛人凤在这里召集特务首脑紧急会议,对整个西南地区“游击武装”的任务重新进行了布置。他特别要求重庆的特务组织寻找一切机会进行破坏;一些地方游杂武装在重庆市郊隐藏起来,与潜伏的国民党特务组织相勾结,进行暗杀、抢劫、爆炸等恐怖活动。重庆宣告解放的当天,特务分子炸毁了土桥仓库,第2天,又在我军进城仪式结束后,炸毁了嘉陵江边的兵工厂。地方封建势力原封未动,人民深恶痛绝的各种反动会道门和帮会组织有100多个。他们到处制造谣言,欺骗群众,扰乱治安。
看到被敌人炸毁的工厂、烧毁的房屋和破坏的道路、桥梁,使我想起入川时的情景:沿途群众衣不遮体、面黄肌瘦,被烧毁的房子还冒着缕缕青烟,皮包骨的娃儿在妈妈的怀里饿得已经哭不出声了,母亲只是默默地流泪;残墙断垣上随处可见敌人张贴的征粮、催款、抓丁的布告;惨遭洗劫后的村落、城镇一片凄凉。“天府之国”啊,竟被糟踏成这个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在流血。
根据刘邓首长指示,我32师除94团随兵团主力迅猛向成都方向逼进,参加成都战役外,其余部队担负重庆市的警备任务。成都战役也于12月27日胜利结束。
但是,在胜利面前,少数同志开始滋长居功享乐思想。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无事可干了,应该享受胜利后应有的优裕生活了,”个别干部进城后不愿意离开,不愿意到边远贫困地区去开辟工作。有的同志还以胜利者自居,不遵守纪律,不尊重群众,不爱护战士,在生活上闹优待,住房要住好房子,没有电灯的房子还不愿住。有的北方来的战士产生了离队思想,个别的公开要求回家种地过日子。部队进城的第2天,我到各团检查驻防、戒备情况时,发现有的干部思想麻痹,对重庆市的复杂情况认识不足。
1950年新年刚过,2野前委针对部队进城后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发出了指示信。邓政委在信中指出:“现在正在滋长着的享乐思想是值得所有部队引起严重注意的。首先是我们的各级领导要特别注意以身作则,如果领导同志严于律己,就一定会使风气一新,也才有资格去领导,克服一切享乐思想腐蚀思想,领导全党全军向前看向前进。”我们师党委遵照前委的指示,决定在对部队战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落实的同时,在部队中深入开展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的教育和整顿。我带着几名机关同志,用半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全师连以上单位,对警备工作和教育整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纠正。部队通过学习前委的指示信和邓政委的指示,对一些同志思想上出现的享乐思想和各种无组织无纪律现象,深入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一些干部深有体会地说,“目光短浅,没有理想,就看不到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就跳不出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的圈子。”原先想回家种地过日子的同志纷纷表示决心,要经受新的考验,将革命进行到底。部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各项任务完成得比较出色。
1月17日一大早,通信员兴冲冲地跑来向我报告,“师长,今天刘邓首长来兵团参加团以上干部大会。”我匆匆吃完早饭,整理好军容,便驱车前往兵团。一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回想起了长征路上、太行山根据地、横渡黄河、挺进中原、淮海战役……每取得一个胜利,关键时刻都离不开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今天刘邓首长一定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不由得脚下加大了油门。
会议开始了,刘伯承司令员首先总结了11月至12月27日成都战役的经验。接着,邓小平政委对形势和今后的斗争任务作了指示。讲话以前,邓政委显得有些激动,他的第一句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首先要问一下,西南的仗打完了没有?”会场立即陷入了沉默。他的提问使所有到会者的责任感凝聚了。接着,邓政委如实地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后,尖锐地指出,“当前,有90万国民党部队尚待改造,有6000万基本群众尚待发动,有数10万土匪尚待清剿,广大农村的政权还没有建立,破残的城乡生产还没有恢复,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可我们有些同志却认为仗打完了,该享乐了。这是何等的危险和可怕!”他的分析正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他的话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到会者的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邓政委总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形势,考虑问题,既不被胜利所陶醉,也不为形势复杂多变而彷徨。“实事求是”就是他的一贯思想。
邓政委继续指出:“整个西南地区的封建势力还原封原样地保持着,而且手里依然掌握着武装。如果以为西南的作战业已结束了,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极端危险的思想。更加尖锐复杂的斗争还摆在我们面前,这种斗争还包含着流血和牺牲。要取得胜利,我们不仅要坚定勇敢,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家的思想向前看,这样才能有智慧、有策略、有方法。今后的斗争要比普通的军事斗争复杂与艰苦得多,不是打几个冲锋就能解决问题的。”讲到这里,邓政委引证了党在各种斗争中的策略,教育大家一定要向前看,一定要不断地认识新形势,提出新任务。
当讲到剿匪问题时,邓政委指出:“我们有些同志总不愿意把队伍分散去负责地方工作,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艰巨任务的思想,必须予以克服。我们的军队不仅永远是一支战斗队,而且是一支工作队,在当前的形势下野战军要地方化,一个师要兼负一个军分区的工作,负责彻底剿灭匪特和发动群众、建立农村政权。”紧接着,邓政委对今后的斗争提出了3项任务:“首先一个任务就是要教育改造在西南作战中起义、投诚、俘虏的90万国民党部队。我们要遵照毛主席‘包下来’的原则,宜集不宜散,宜养不宜赶,集中整理,认真改造,分别对象,逐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不使散之四方,扰乱社会”。“第二个任务就是要充分发动西南6000万基本群众。一待城市接管工作告一段落,我们就要依托城市改造农村,干部必须立即大量下乡,进行农民的组织与教育,组建农会,培养干部,开辟新区”。“第三项任务就是提高我们军队和地方共60万人的素质。‘90万’,‘6000万’和清剿土匪,都依靠于这‘60万’为主去完成,要诱引大家向前看,在改造‘90万’、发动‘6000万’、肃清残匪的斗争中去磨练,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一切落后思想作斗争。怎样才能纠正和克服错误的、落后的思想呢?办法就是要向前看,提新任务”。
“向前看”这三个字我不止一次地听邓小平同志讲过。抗战时期他讲过,淮海决战时他讲过,进军大西南前他也讲过。而每听到一次,我都感到内心充实。“向前看”引导着我们战胜了艰难险阻,打败了强大的敌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小平同志历来是向前看的,即使是在10年动乱遭受那样不公正的对待,身处逆境,他的心依然是充满光明,他的思索依然是向前看的。仿佛“向前看”这3个字是他的座右铭。
紧紧张张3天的会议结束了。刘邓首长命令我们32师赴川东大竹地区执行剿匪反霸,开辟新区的任务。
在返回师部的途中,我心情格外开朗,感到今后的工作和斗争有了方向。汽车沿着山间简易公路行驶着,路旁的田里长满了青青的胡豆和豌豆秧,散发出沁人的清香;潇洒的青竹,随风和雨,轻轻摇曳;从山上往下看,一块块水田在阳光下好似细碎的玻璃片,闪烁着银波,一条条山路好似白色的带子,把山和山、沟和沟连接起来。看到这青青的山峦,听到那潺潺的流水,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图。自从长征那年离开家乡14年了!今天重新看到这美丽清秀的巴山蜀水更加激起了我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
1950年1月下旬,我第2野战军遵照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在向90万国民党军队派出工作团进行教育改造的同时,部队全面开展清剿土匪和潜散的国民党匪特。正如群众传说的
“土匪不灭,社会不安,人心难定”。因此,剿灭匪患是部队当时的首要任务。
剿匪动员之后,干部、战士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部队全力投入了新的战斗。2月初,我们32师按照统一部署进驻大竹地区后,兼负大竹军分区的工作,我任军分区司令员,地委书记高治国同志兼任分区政委。主要任务是负责清剿大竹、渠县、广安、邻水、垫江、梁山(后改为梁平)6个县的土匪,并发动6个县的群众,建立和巩固农村政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首先在地区和各县、区、乡建立了剿匪委员会,抽调了部分干部、战士并吸收地方民兵骨干共4500余人,组建了6个县独立营和7个公安队,并在41个区建立起区的武装力量,以野战步兵团为主担任剿匪任务,地方武装则担任守备任务,从而使整个大竹地区的剿匪工作在组织上、军事上都得到了可靠保证。
全面进剿开始后,我们首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进剿。采取分进合击、远距离奔袭、设伏诱敌、反复搜剿等战术,对匪情猖獗的中华山、华莹山、垫江南等地区的大小百余股土匪给予歼灭性打击,活捉了“6县人民救国军总司令”吕健康、国民党12军军长韩春祥和“川湘黔鄂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陈铨,不到1个月,歼敌3500余人。在实施强大军事打击的同时,遵照刘邓首长关于要把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3者紧密结合的方针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开展政治攻势,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匪属,分化瓦解匪众,先后迫使匪首曹老儿、蒋忠孝、赵可法、谭其等缴械投降。
在此期间,我32师一方面抽调得力干部、战士与地方干部一道,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减租减息、镇反清霸,建立基层组织;一方面向国民党419团、235师等部队派驻军事代表,紧紧依靠广大士兵群众,深入进行诉苦、新旧两个军队的对比和人民解放军性质、宗旨的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群众的基本觉悟,纷纷要求加入解放军参加剿匪斗争。群众看到了解放军是爱护人民,保护人民利益的子弟兵,真诚拥护军队、支援军队,积极配合剿匪,截至9月底,我们32师全歼了大竹地区的散匪、股匪共4.2万余人(含我师95团一个营驻酉阳分区的剿匪数)。
在刘邓首长的英明指挥下,到1950年10月基本上清除了川、黔、滇、康4省境内的匪患,共歼敌85万余人;9月,我2野18军在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的率领下进军昌都,准备和平解放西藏。大西南的形势稳定下来,社会秩序步步好转,人民安居乐业。
1950年11月,我调川东军区任参谋长,当时任川东军区副司令员的原国民党18兵团司令李振将军深有感触地说,当听到刘邓首长向川、康、滇、黔4省国民党军政人员发出的停止抵抗、弃暗投明、悔过自新、立功赎罪的4项忠告后,我的眼光放远了,思想开阔了。刘邓真是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啊!
38年过去了,小平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引导大家向前看”的光辉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发扬光大。我欣喜地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欣喜地看到了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三大又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正如李鹏同志所讲的:小平同志仍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掌舵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