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山珍海味都不要 时鲜蔬菜最相宜——朱德回乡饮食记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7
第5版(革命回忆录)
专栏:

山珍海味都不要 时鲜蔬菜最相宜
——朱德回乡饮食记零
杨方德
在那红卫兵称雄的动乱年代,一群群上身着军装、腰间扎皮带、上臂佩袖章的男女学生,来到了朱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他们先后多方打听和找到了县委机关食堂炊事员胡昭容师傅。
红卫兵质问说:“老胡,你交待:前几年朱德回乡时,你给他做了些什么山珍海味?”
胡昭容回答:“我既没做山珍,也没做海味,大部分搞的都是新鲜蔬菜。”
红卫兵大声嚷道:“我们不信!”
胡师傅也高声喊起来:“你们不信?我自己亲手做的我还不知道吗?他吃了五餐,总共也没用到10元钱嘛!”
1960年3月,朱德回到阔别了52年的家乡。胡昭容师傅被安排专门为朱德一行做饭。在原料安排上,县里自然早已备好了山珍海味,有些甚至还是从成都专程运来的。胡师傅在备料时雕龙刻凤,决心使出高招,精工细作地大搞一批工艺菜,也算是表示对朱总司令的深情敬意!他开出了10多样的一份菜单,县领导人当然点头赞同。9日下午,朱德一行5人,驱车回到了他的故里马鞍乡,下榻于马鞍中学。跟随朱总前来的管生活的泸州籍人老周,到厨房一看胡师傅的准备情况,就连连摇头说:“这样不行。海味不要,肉食宜少,多搞点时鲜蔬菜,首长就最喜欢。”这样一来,胡师傅原定的计划就全被打乱了。以后豌豆尖倒成了席上的主力军,炒豌豆尖、鸡焖豌豆尖、豌豆尖旦花汤等等轮番上阵,餐餐都有。荤菜每餐只有两个,不过是鱼香肉丝、风尾蹄筋、芙蓉鸡片之类的。素菜则更多,什么素烧什锦、麻酱青笋尖醋溜白菜和葱烤萝卜丝等等。还有酱瓜、泡菜、腌大蒜等咸菜上席。早餐胡师傅特意多加3个菜,不料饭后秘书进厨房来说,首长叫我告诉你们,今早的菜弄多了点。原定10日午餐不在中学吃的,后来突然改变仍由胡师傅在中学安排,这下时间紧迫就忙了。老周动手帮助切鸡丝,胡师傅见切粗了点,小心地说:“这要改刀切细吧!”老周说:“我知道首长的脾气,他不会见怪。你放心,有我担待呢!”下午,胡师傅赶回县委机关食堂准备晚餐,见人们发好了鱼肚,正在仔细打整燕窝。胡师傅叫他们赶快收起,说统统都用不上,老周也招呼说:“首长交待过的,少弄工艺菜,不然要挨克的哟!”
那正是物资匮乏的岁月,许多参与接待的干部,原都满心想着可趁机好好美餐几顿呢。但是,亲眼得见朱德委员长都吃的那么简朴,也就只好作罢不便多想了。胡师傅叫人把原来用蔬菜雕刻成的龙呀凤的,一阵乱刀砍碎,再加些肉食之类,做成大锅菜,用大瓷盆端上桌去,就是县领导和其他干部们的“筵席”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