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农用塑料薄膜价格暴涨 “白色革命”面临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8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用塑料薄膜价格暴涨 “白色革命”面临危机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焦然)农用薄膜价格暴涨,正阻碍着已荣获“六五”期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累创经济效益28亿元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成果的推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今年3月,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两种农用薄膜出厂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64.4%和46.6%。广东、辽宁、四川等省反映,农膜市价已暴涨到1.3万元1吨,为平价的2倍多。农户高价购买农膜量所占比重由1986年30%左右上升到75%至80%。
辽宁省农调队提供的情况是,今年一季度农膜综合价为8.58元1公斤,比1986年上涨1.2倍。农民购买1公斤地膜要比1986年底多支出4.65元至5元。而同期,合同定购内的玉米每公斤价格只上涨2分钱,花生果每公斤提价3—4分钱。有农民算了一笔帐,采用地膜栽培技术每亩玉米增产150公斤上下,用于花生种植,增产皮果100公斤左右,用于棉花每亩增产皮棉10—15公斤。如果地膜价格涨到6元1公斤,那么,在玉米、棉花种植上采用地膜栽培技术就只增产不增收,就是用于花生种植,增加的收入也很少。
农业生产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效果一般在30%至50%。农业科学家把这项技术列为2000年前提高我国粮食、棉花等单产的10大适用技术之一。农学家认为,花生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到1000万亩可增产2000万担皮果,棉花推广到500万亩可增产300万担。他们担心农膜价格上涨,将严重影响这项被称为“白色革命”的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
农膜今年价格为什么暴涨?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是:
(一)原料到货晚、质量差。有的省市由于供货不及时,造成了春季销售旺季时货少,旺季一过,库存又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同时原料质量差,许多是生产垃圾袋的料,不宜生产农膜。
(二)原料价格混乱,工厂定价就高不就低,出厂价格普遍提高。
(三)国家物价等有关部门对农膜价格调整不及时,而提价风声早早传出,致使企业和销售部门囤货待价而沽,影响了需求旺季的供应。还有许多省在销售旺季扩大了工业自销比重,影响了市场供应。
(四)倒买倒卖、层层加码的现象比上年增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