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别人间二十载三英青史永垂名——访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徐寅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一别人间二十载三英青史永垂名——访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徐寅生
“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质的雕像。”
(伏契克)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历史上,人们永远记得他们三个人——容国团、傅其芳、姜永宁。
20年前,在浊浪翻滚的中国大地上,他们曾经抗争过,但他们微弱的力量根本无法与狂热的运动相抗衡,于是他们只好以一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不约而同,三人都在1968年选择了这一条路。
20年后,在第四届“三英杯”乒乓球赛举行期间,我特地采访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徐寅生同志,这位当年在世界乒坛上和“三英”一起战斗过的老一代国手,向我讲述了不少有关他们的动人的往事。
容国团、傅其芳和姜永宁都是50年代从香港回来的。他们怀着报效祖国,振兴中国乒乓球事业的一腔热血,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新中国,也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徐寅生说,他们是中国乒乓球史上三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姜永宁,中国第一个男单全国冠军。在第23届世界锦标赛上,他以顽强的斗志和拚搏精神,在团体赛中屡建奇功,为中国队从乙级队一跃而进入甲级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容国团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成功敲开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通向世界冠军的大门。傅其芳,中国男队的主教练,是他,坚持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快攻打法,提倡各种打法百花齐放,使我国乒乓球技术水平向前提高了一大步。同时他运筹帷幄,以卓越的指挥才能率领中国男队获得了“三连冠”。
徐寅生回忆说:“1958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听到刚从香港回来不久的容国团表示要在两年内夺取世界冠军时,即受鼓舞又感到难以相信。1959年我与容国团一起参加第25届世界锦标赛,亲眼看到他一人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对他那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深深佩服。”徐寅生接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容国团的成功对我启发很大,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我常想,容国团能够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关键是缺乏雄心壮志,缺少为祖国争光的强烈责任感和荣誉感。我找到了差距后,就发愤努力,终于在1961年第26届世界锦标赛上为中国队第一次获得团体冠军做出自己的贡献。”
往事如潮。谈到傅其芳时,徐寅生十分动情地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难忘的事。“第27届世界乒乓球赛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团体赛中我对西德队时碰到了一个怪球手,输了一场。在与日本队决赛时,我担心领导和教练不让我上。自上届世界锦标赛后,两年中我一直把日本队作为目标,把上决赛再次夺取世界冠军作为自己的责任。正当我在屋里焦急地等着代表团和教练的决定时,傅其芳教练推门进来了,他对我说:徐寅生,晚上你上。’我以为傅教练还要好好给我打气,做做思想工作,不料他其它话什么也没说走了。我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我觉得这是领导对我最大的信任。决赛时,我没有辜负众望,连胜二分。傅其芳就是这样善于针对不同的人做思想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徐寅生最后说,“三英”为中国乒乓球运动攀登世界高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优良品质和作风将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本报记者 陈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