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美苏核战略的调整及其背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8
第6版(国际)
专栏:专论

美苏核战略的调整及其背景
陈锋 翟志海
进入80年代以来,美苏在战略力量建设上出现了一些与前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方面,美苏正对已有的进攻性战略核力量进行裁减,另一方面,它们又都在加紧发展攻防兼备的战略防御系统。美苏正在对核战略进行战后以来最重要的调整。
核战略的演变
自40年代后期美国首先拥有核武器以来,核武器一直是美苏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核武器的出现对战后国际局势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40多年来,美苏核力量的发展及其力量对比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的核战略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从战后到50年代初,是美国核垄断的时期。美国挥舞原子弹,对苏联实行“全面遏制”战略。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苏联虽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但美国仍拥有较大核优势,奉行所谓“大规模报复”战略,声称如苏联发动攻击,美将使用核优势,对苏进行大规模报复。60年代中期后,随着苏联核力量的迅速发展,美苏核均势逐渐形成,美国的核战略逐步演变为“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其重心开始向拥有可靠的第二次打击力量、即核威慑上偏移。
在苏联方面,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它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之后,自恃火箭导弹技术一度领先,认为战争的命运将由战略核武器决定,因而把“火箭核战略”作为其军事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谋求与美平起平坐的地位。但由于苏联在核力量和总体军事力量上对美仍居劣势,苏联的这一战略实际上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而告终。60年代中至70年代末,苏联大力加快核力量的扩充,同时在战略思想上逐步确立“既准备打核战争,又准备打常规战争”的思想,谋求核优势和立足于打赢核战争。
80年代的调整
美苏核战略基本上由核威慑、核力量使用和核力量发展三部分构成。从80年代初开始,美苏核战略的这三个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向。
首先,在威慑与实战的关系上的想法有所演变。核武器具有巨大毁灭性,战略核武器在美苏军事战略中一直都被当作是一种“最后的手段”。随着美苏核均势的逐渐形成,威慑的因素逐渐增大。80年代之前,实战因素在美苏核战略中占主要地位,但80年代以来,美苏逐步放弃了核战争可以打赢的考虑,认为核战争不能打,也不可能取胜。其中苏联的变化更加明显,明确指出,核战争“不可能给任何人带来政治上的好处”,“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美国总统里根也进一步强调“核战争不可能取胜,决不可打核战争”。双方核战略的着眼点正逐步从过去偏重于如何打核战争转向偏重于如何避免和防止核战争上。
其次,在如何发挥核威慑作用和如何避免和防止核战争爆发的战略思想方面也有所改变。美苏过去奉行的基本上都是以对方城市和人口作为“抵押品”为主要特征的所谓“相互确保摧毁”战略,现在认为,这种单纯以“恐怖”为基础的威慑的作用正在下降,因而更加强调采取多层次的总体威慑,即强调在依靠原来的进攻战略核武器进行威慑的基础上,发挥常规威慑的作用,同时运用裁军和军备控制的手段来遏制核大战和世界战争的爆发。
第三,美苏在当前情况下,依靠现有的核进攻系统不仅不可能取得军事优势,反而导致安全系数大大降低,经济上也不堪负担。为此,美苏都在寻求新的夺取战略优势的途径。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3月正式提出战略防御计划,企图建立以太空为基地的动向能武器为主要手段的多层次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尽管里根声称,这是为了使核武器“过时”和“无用”,以实现从“相互确保摧毁”到“相互确保生存”的过渡,但实际上是为建立攻防兼备的新的战略武器系统以夺取军事优势而采取的重大步骤。苏联发展战略防御武器系统比美国早,但效果和进展落后于美国。这些情况表明,美苏正从单纯进攻型核战略向攻防兼备的混合性核战略演变。
第四,与上述战略思想的变化相适应,美苏在核力量发展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两家正从追求进攻型战略核武器的数量转向提高现有核进攻系统的质量,即命中精度、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并调整核力量的结构,确保威慑的可靠性。
调整的背景
首先,美苏核战略的调整是与80年代以来美苏两国国家战略调整密切相联系的。美苏双方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旧的模式已经不适应,而要寻找新的途径特别是发展综合国力才能拥有争夺的实力。这使它们对各自的安全利益及其安全战略特别是核战略进行重新估价,并作相适应的调整。
第二,在过去几十年里,“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并没有消除核战争的危险。随着双方核武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核末日”的前景非常担忧。80年代初提出的“核冬天”理论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反核运动的高涨,给美苏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政治和道义压力。
第三,美苏核力量的“超饱和”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促使美苏战略的调整。一方面美苏双方拥有核弹头5万余枚,达到“超饱和”的程度,其中已有相当部分到了报废和更新换代的时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新的武器发展提供了机会,使核进攻系统更加多样和可靠,战略防御设想成为可行。
核战略的转变有可能在美苏之间出现军备竞赛与裁减军备同步进行的局面。在过去,它们也进行军控谈判,但基本上都是“向上平衡”,在美苏核战略调整时期,双方有减少多余或过时武器的考虑,会裁减不必要的饱和的核武器,以发展新的尖端武器,因此也就出现了达成消除中导的协议,同时,达成削减50%以至更多的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可能性也很大。
“核后时代”之说
美苏核战略调整是核力量经过几十年发展到今天必然要经历的历史发展趋势。目前,国际战略研究界已有不少人议论“核后时代”的问题。关于“核后时代”的含义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现有的核威慑体系将过渡到核与非核相结合的威慑体系,最后让位于以非核武器为主导的战略体系。二是人类将明智和成熟到彻底消除核武器的时代。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至少在本世纪内,美苏以核进攻手段为主体的核威慑体系仍将继续维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