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太行群众参战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6-14
第2版()
专栏:

  太行群众参战经验
太行分社
在此次豫北,正太两大战役中,太行区民兵、自卫队奔赴前线参战的近廿万人,规模之宏大,组织之精密,创造之丰富,均充分表现了广大农民经过土地改革彻底翻身后,在政治觉悟基础上所发挥积极性、组织性与创造性。在参战过程中,始终贯串着“精确计算,合理使用”的精神。因而民力节省有很大成绩,正太线做到了一兵一夫,豫北做到了三兵两夫或两兵一夫。豫北前线经精确计算,严格整顿后,有四万七千余参战群众迅速返家生产。其主要经验如下:
一、统一领导,严密组织,一切军事化。
以作战地区为单位,组织后勤指挥部(豫北由军区与×共同组成;正太线由×分区组成)。统一指挥,县、区、村各级亦专设有后勤领导部门。从军区级到村级,都由各级领导者亲自参加,因而构成强有力的机构。在参战群众的组织上是一切军事化。担架队、运输队、破击队、民兵都按团、营、连、排、班编制。班是最基层的组织,多配有翻身积极分子,起骨干作用。为使运用灵活,担架队可分随军、转运、机动三类;运输队也分固定、机动、义运三类;破击队以本身为骨干,结合新收复区群众及技术工人共同进行。
二、精确计算,合理使用民力。
(一)在思想上后勤部门与部队各级指挥机关,都树立了既完成作战任务,又节省民力的统一认识。随时加强干部教育,坚决克服敢对参战负责不敢对节约民力负责,和怕战争到来抓不到民夫就多要民力的做法。
(二)前方与后勤密切联系。随时根据作战意图调整与配备民力,克服了大兵团集中的运动战与农村分散环境供应的矛盾。豫北作战初期,因前后联系不够,没有精确计算,民力动员很大,浪费不小。浚滑战役时,前后联系较好,经过科学计算,节省出民力四万七千余。
(三)民力集中于纵队机动使用,不平均分配于各旅团。平均分配的坏处是:暂不打仗的民力闲着,打大仗的却感不足,各旅团作战任务不同,所需民力也不同,主攻部队需用多,预攻部队需用少。豫北战役后期,集中纵队机动使用后,所用民力还不及过去一半。
(四)实行两用与两不空。军区利用往前方送粮民夫背回的缴获物资武器等即合民力三千余人。野战卫生部,过去常有担架停着,却另有一部分人专支杂差,后把停用的担架精确计算调用,即腾出支杂差民力三百余返家生产。
(五)常备与临时结合。各部门所需民力,不必按需要完全集中起来,只集中一部分常备的,再将周围村庄的民夫组织好,常备的不够时,临时调用附近村庄的即可。
(六)修通车路,以大车代人力,以毛驴代担架。如××兵站增加大车后,每日即节省民力三千余。
三、参战与生产结合做到两不误。
1、全村大变工(即前后方大变工),参战群众的土地,由在家群众给种,实行前后方互相报功,互相检查。做到了参战生产两不误。
2、参战群众在前线抓住战争空隙,帮助当地群众进行送粪、刨地、耕地、打柴、担煤等生产。如昔阳担架队打柴,除解决了自身菜钱外,还慰劳了部队万余斤,同时也减轻了当地群众的负担。
3、全分区调剂力量。按山地、平地气候不同,下种迟早的自然条件适当安排。如二分区和顺下种期早,首期参战时即未参加,让其集中全力突击下种。和顺下种差不多了,昔阳、平定下种期到,就组织和顺群众参战,昔阳、平定就能抽回大批劳力下种。
四、贯彻参战始终的政治工作。
大参战前,各地都进行了战争自觉的深入动员,群众明确了“为啥参战,为谁参战”,“翻身打垮了小蒋(地主),参战为了打垮老蒋”。参战与保卫好时光密切联系,群众把这次参战称之为十余县人民对反动派的联合大斗争,是这次参战空前踊跃的原因。在行动中不断的进行了对比教育(拿部队作战的艰苦与参战群众比,拿老区群众生活与边地群众比),解决了参战苦不苦的问题,也启发了参战群众维持纪律的自觉。及时的实事教育,胜利消息随时随地的广播,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情绪。
民爱民与民爱兵(在豫北叫报恩)运动,是这次参战的新创造。民爱民运动是参战群众尽一切可能帮助当地群众,其主要内容是:帮助生产、帮助翻身、帮助做灵活、节约救灾、自己生产,减轻当地群众负担。陕北前线的口号是:“当地群众需要啥就干啥”,“自己会干啥就帮助啥”;正太们的口号是:“天下农民是一家,边地腹地是一家”,这一运动的开展,不仅减轻了当地群众的负担,而且使前后群众亲密团结,减少了参战群众的许多困难。尤其帮助翻身,收效惊人,许多担架队的积极分子就是翻身运动时的积极分子,他们用访自己的苦,介绍怎样与地主斗争,如何取得胜利,以及翻身后的快乐光景。广大的参战群众,都成了良好的翻身干部。磁县的口号是:“抬担架时是慰问团,驻下就是翻身队”。该县担架队所驻村庄,都进行帮助翻身。如×担架队在浚县贾木佛帮助群众串通诉苦,斗垮了一个大恶霸,群众收回了黑豆二百石,布三十三丈、棉花二千二百余斤。民爱兵(报恩)运动主要表现为组织火线抢救,如磁县刘绍清带领的火线抢救组,在打汤阴城时,冒着敌人密集的机枪扫射,抢救出十七个负伤战士。在运送途中,担架队即是看护队,对受伤战士爱护备至。
立功运动的普遍开展,也是这次参战行动上的特色,各单位都成立有互助立功委员会,立功贯彻到所有的行动中,人人立功,互助立功,群众性的记功,比功,表功,发挥了群众高度的创造与积极性。为了立功,破坏队顾不得吃饭,一鼓气刨完炮楼,运输队夜不睡觉,往前线赶运车粮,担架队急救伤员,不顾性命,成为整个行动的有力保证。至若群众的相互宣传鼓励及在工作方法上的数不尽的创造,形成空前伟大的群众参战热潮与无数可歌可泣的事实,尤多为今后参战工作造成了最为宝贵的经验与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