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变一变国货的形象——驻美外贸人员和侨商谈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商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9
第2版(经济)
专栏:

变一变国货的形象
——驻美外贸人员和侨商谈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商品
本报记者 张允文
最近,记者就我国外贸体制、中国产品的竞争力、美国市场的容量等问题走访了国内一些省、市和部门派往纽约的外贸人员以及经营大陆产品的华侨商人。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美国市场容量很大,但要打进来并不容易。现在,中国销售到美国的多是初级、廉价产品,其中很多商品的销售量远不到美国同类商品总销售量的1%。
记者浏览了一些经营港、台、南朝鲜等地产品的商店,觉得包装不错,质量并不好,但价格便宜。偶也看到一些大陆产品,如布衣服、拖鞋之类,价格也不差上下。在一些贱卖的货摊上看到一些大陆来的廉价海滩鞋、草编用品等,往往是几十美分的价格。在一些中档商店,甚至超级市场,大陆商品很少见,港、台、南朝鲜、日本产品则比比皆是,有高档的,也有低档的。一些长期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认为,我们有些产品,比如手工具、小五金等,质量并不比台湾产品差,只要注意包装,改进服务(如通讯、运输等),开拓渠道,就可望在美国市场上有比现在大得多的份额。
据分析,目前我们在美国市场上竞争不过南朝鲜、台湾、香港等地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在体制和商品本身两个方面存在问题。就体制而言,内销和外销分家。就商品而言,内销、外销两种规格。一方面,很多外销商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出口商品要求严格,麻烦事多。既然国内的需求还满足不了,出口对工厂好处又不大,何必要去找麻烦。
他们也提到,体制不同,经营方式也不一样。美国都是通过代理人办事,而中国参与出口的单位,小而全,事事都得参与。由于体制上的限制,我们对市场信息反应迟缓,动作不灵活。由于一些大厂的大机器成本高,人浮于事,即使我国工人工资低,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不一定比人家低。比如,一些五金工具,人家是冷处理,一次完成几道工序。我们还是热处理,成本就高。人家一把小工具卖5美元,我们要卖十几美元才能赚钱。
纽约专营大陆商品的珠江百货商店经理说,台湾商人做生意灵活,他们根据华工商店需要小批长期供应商品,而且可以多种商品搭配供货,而大陆只能做大宗、单一买卖,不符合华工社会的需要。台湾、香港都能灵活适应要求,商品分等级,价格不等,大陆就很难做到。
商品包装也是个老问题。广州的同志说,我们的铅笔卖给香港是2美元140支。香港买去后重新包装成3支一包,可在美国的超级市场挂起来,适合无人售货的环境需要,每包卖10美分。60支就卖5美元。我们的小五金也都是无法在美国超级市场出售的,因为挂不起来,只好在地摊上贱卖。至于服装款式变化跟不上形势,交货不及时,商务通讯反应迟钝等等,都是一些老问题了。
记者接触到的一些人提出了一些建议,大体可归纳如下。
一、外贸权力下放,自负盈亏,有利于调动出口单位的积极性。同时要解决原料、电力等问题,否则难于竞争。
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研究,尤其要研究国外消费走向及新变化,迅速报回国内。国内对市场信息常常跟不上,如玩具市场,主要是港、台的天下。在纽约市举办的一次玩具展览上,有位同志发现一架国产玩具战斗机的门关不上,一只小狗熊身上3个英文词“I LOVEYOU”(即我爱你)的8个字母错了3个!也不知道怎么居然会弄到纽约来展出的。谈到玩具生产时,这位同志还谈到国内生产出口的玩具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儿童健康。美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连玩具发出声音的分贝也有规定。如发生玩具伤害儿童的事件,会引起法律诉讼。
三、大力提高技术工艺,发展生产,促进外贸。劳动生产率提不高,成本下不来,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四、重视广告和推销员工作。开拓国外市场要靠代理商和推销员,推销员一般熟悉国外市场情况,掌握信息快,他们只收佣金。青岛啤酒正是由于找到了好的代理商,才打开了局面。另外,美国人对中国商品不熟悉,中西部对中国货更不熟悉,他们习惯于凭广告买东西。中国不应该在广告上省钱。
五、要在外贸队伍中狠刹歪风。黑龙江的同志说,现在有些搞商务谈判的业务员受贿已不是接受彩电、冰箱这类东西了,现在是拿美元,而且不是小数码。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很严重。
六、要研究在国外设厂的问题。现在台湾、日本、南朝鲜都在美国设厂生产美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就地销售。这样既可及时根据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来调整生产,也可以减少运输环节,降低成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