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河间农民棉花研究会有吸引力 被北京农大选作学生实习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河间农民棉花研究会有吸引力 被北京农大选作学生实习基地
本报讯 记者张敏求报道:河北省河间县的农民科研团体——国欣棉花研究会十分重视应用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它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带领群众致富,同时成了北京农业大学新的试验、示范基地和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课堂。
1982年,北京农业大学李丕明教授等正在研究棉花应用化学控制的新技术。当时,即使在科技界,知道这项新技术的人也不多。河间县卢村的植棉技术能手卢国欣,从一份专业杂志上了解到这个信息后,马上赶到北农大询问使用这项新技术的方法,取走了药剂,回去即试验。1984年,本县一些农民在卢国欣的带领下,成立了棉花专业研究会,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现在参加研究会的1300多个农户,种植棉花7000多亩,产量比一般农户普遍多一倍左右,平均每亩地的纯收入高出一倍多。
由于这个研究会对科技新成果十分敏感,北农大把它选作试验、示范、推广的基地。这几年,北农大将自己选育的棉花海陆杂交品系和北农一号在这里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北农一号由于优质、早熟,试验后迅速得到推广。用节缩安对棉花生长进行化学控制的新技术在研究会作了中试,这项新技术已在河间县推广应用。现在,又在作短季棉成套技术试验。科研成果通过研究会的试验、示范,加速了鉴定、筛选和转化过程。农民们说:“科研单位好比凤凰,研究会好比凤凰身上的羽毛,科研飞多高,我们就能飞多高。”
这几年,北农大派出多批师生去这个棉花研究会考察、实习。学生在这里协助做些技术工作,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等。去年,学生在实习时,棉田发生虫害。他们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农民一起消灭虫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研究会对实习的师生热情欢迎,提供各种方便。1987年,北农大四年级学生去实习,研究会专门为他们买了自行车,缝制了新被褥,还给学生发生活补助费。学生亲身体会到农村迫切需要科学技术,自己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思想上有很多收获,坚定了为农业服务的决心。今年,又有一批毕业班学生到研究会实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