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看《二子开店》兼谈喜剧电影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9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看《二子开店》兼谈喜剧电影观念
马军骧
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二子开店》可称是一部“真正的喜剧”。这意思很简单,它能使你笑出来,开怀大笑。由此不免引出对喜剧电影观念的几点随想。
相反相成,喜剧情境的营造需要精心巧构的困境的设置。喜剧效果的取得,在于喜剧人物以自己特有的异想天开的方式从一个个困境中逃脱出来。国外有些研究者认为,喜剧性之产生,在于观众在观看喜剧影片时对喜剧人物逃脱困境时所产生的既认同又旁观的特殊心理。喜剧与悲剧的最大区别也许就在于悲剧人物陷在困境中不能脱身而致毁灭,而喜剧人物却能用种种奇招怪法最终逃出困境。
在《二子开店》里,二子和他的伙伴们不断地陷入各种困境之中。开爿小店,偏偏上边又派死脑筋的爹来当“顾问”。小店开张,拉着一个客人偏又是不知几百斤重的大胖子。总是得碰上点不尴不尬的事让二子他们难堪。不过二子倒也有些“招数”,为动员老爹交出存折救一时饥荒,二子使了个“围魏救赵”的巧计——哭软了娘的心再说。于是乎二子率众人在娘面前开忆苦会,收音机里娓娓传来诉苦歌。看到这儿,由不得你不笑。某些喜剧之所以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也许就在于在设置困境上功夫下得不够,却单在“误会”、“惊奇”之类小处下功夫,不注意总的喜剧情境的营造。电影理论家巴赞曾对此种不对头的喜剧观念有所评论:“重要的一条真理是喜剧形式与美学价值决不是靠惊奇完成的,惊奇只有一次性效果,转瞬即逝,而这更微妙的乐趣是期待和发现完美事物的喜悦心情。”
喜剧人物有共同的人格特征吗?答案是肯定的。日本影评家佐藤忠男将喜剧人格描述为“必须使人感到他是一个超乎常人的神经非常坚韧的人。”这话大体上反映出了喜剧人格的共同特征。从卓别林到勃斯特·基顿,到伍迪·艾伦,以至渥美清,这些喜剧大师们扮演的喜剧人物,都有那么一股“超乎常人的神经非常坚韧”的劲头。
于是二子来了。他既聪明,有时也冒傻气;既忠厚,又常常施些无伤大雅的小诡计。但有一条,那就是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生活能力。靠了这些,他才能领着他的伙伴们逃出一个个困境。靠了这种“超乎常人”的劲儿,他才能以他那异想天开的方式,解决了“金融危机”、“顾问问题”、“爱情纠纷”。从二子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喜剧电影中亟待确立的“喜剧人格”的可喜苗头。
说得玄乎点,喜剧不振是与民族心理的某些方面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有时在自尊心上过于敏感,尤其是对待讽刺和幽默上。因此喜剧创作者们在创作时也难免感到束手束脚,看电影的人中常有些急于对号入座的意思。这是喜剧创作的社会心理氛围的问题。
马克思说,喜剧是人类历史的最后形式。其意不外是当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时,随着自主力和自信心的空前增长,能够微笑着从容地对待自己的一切局限和缺点。所以一个民族喜剧越是发达,越是证明这个民族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光明的未来。因为只有一个民族具有了真正自尊、自信的精神,它才敢直面自己的错误和可笑之处。从而,它才能坚决地克服这些弱点。这也许是《二子开店》题外的话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