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乡愁三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1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乡愁三种
  流沙河
鱼回游,雁南飞,乡愁也。夜蛾旋灯,葵花向日,亦乡愁也。钟仪幽囚于齐而弹奏楚调,庄舄病痛于楚而呻吟越腔,皆是乡愁典型。碧海青天,嫦娥夜夜失眠,也是。出门想故家。出海想故土。出洋想故国。飞到月亮想故球。有一天飞到外星系,人会想老太阳。乡愁之乡,可小到床,可大到宇宙,可空到乌何有。
无论小乡大乡,一旦有了空间隔离,便有乡愁萌生。嫩绿年华,不识乡愁何物,梦见远走高飞,乐于离家去国,寻找所谓前途。多尝忧患之后,混到落叶之年,才渐渐想起“我从何处来”“我归何处去”而乡愁生焉。余光中《乡愁》结尾一段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便是空间隔离的乡愁,起码的乡愁,不但人有,笼禽槛兽也有。
深一层的乡愁,既萌生于空间隔离,且茁壮于时间隔离,很难抚慰。这是因为,空间隔离容易打破,时间隔离没法克服;游子容易归故乡,老人没法回童年,除非有一天能打通时光隧道,溜回往昔,重温旧梦。唯其很难抚慰,这种深一层的乡愁更美丽,更感人。
痖弦《红玉米》写童年印象,抒发的是这种乡愁。纵然红玉米至今还挂在檐下,河南乡间故宅檐下,风至今还吹着,但他小时候“逃学的下午”以及“私塾先生的戒尺”“表姊的驴儿”“道士的唢呐”“叫哥哥的葫芦儿”“外婆家的荞麦田”却一去不复返矣。他若回乡一游,喜悦之后,或当陷入更美丽的悲哀,亦未可知。抚是抚不平的,慰是慰不安的,这种深一层的,时空两隔的乡愁啊,下襄阳,向洛阳,徒增感伤罢了。
罗门《望了三十多年》写老兵在台北怀故土,也是这种乡愁。老兵想念“榕树下的童年”,谁能替他找回?他的母亲已故,谁能起死回生,为他?“玩水的小池塘”“墙角的菜油灯”“田里那头老牛”以及“井水”和“石板路”,老兵想的这些,谁能保证还在?这种乡愁,真是燕子不知何世,斜阳里说兴亡,悲哀无助,很感人的。
出于恋巢的本性,遂有第一种乡愁,起码的乡愁。再加上对生命的敏感,悲岁月的流失,乃有第二种乡愁,深层的乡愁。有第三种乡愁乎?有,例如余光中《呼唤》:
就像小时候
在屋后那一片菜花田里
一直玩到天黑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总似乎听见,远远
母亲喊我
吃晚饭的声音
可以想见晚年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五千年深的古屋
就亮起一盏灯
就传来一声呼叫
比小时更安慰,动人
远远,喊我回家去回家,回五千年深的古屋,这是文化乡愁,比前两种更深。这种乡愁,既是一种感情,又是一种觉悟,常人少有,智慧者或有之,当他玩到“太阳下山”而背脊“汗已吹冷”时。这第三种,我说它是乡愁,因为它涵藏的仍然是“我从何处来”“我归何处去”这个老问题。
张君新泉搜罗台岛现代乡愁诗之佳品,编成这本《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引我读趣盎然。这些诗,确实好,可供赏玩,借而鉴之。我尤其珍视的是这些诗显示了中华民族内聚力的强大。这是精神万里长城,外可御敌,内可兴邦,岂止提供甜腻腻的“美的享受”也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