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本溪市东北角一个大院里——国营厂经营无方欺小有术 私营厂克服困难走出新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2
第2版(经济)
专栏:

本溪市东北角一个大院里——
  国营厂经营无方欺小有术
  私营厂克服困难走出新路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在本溪市东北角的一个大院里,并存着两个工厂:玻璃纤维总厂是个国营大厂,立华机械厂是个私营小厂,坐落在这个国营大厂一隅。
“一地两制”在这里并没有导致比翼双飞。国营大厂容不得与私营小厂共存。从今年初,单方面撕毁合同,卡断水电,迫使小厂停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继而又把汽车通道堵死,完全摆出置小厂于死地而后快的架式!
这个国营大厂欺压小厂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在发展生产力上却相形见绌。原来靠贷款300万元改建,至今未见效益。去年底玻璃布层压板投产,半年创产值9.4万元,获利仅1000元。
与国营大厂相比较,这个私营小厂在困境中艰难地走出新路,把生产搞得生气勃勃。小厂由于水电皆无只好停产,半年间损失利税30多万元。厂长刘永庆又同高台子乡水泵配件厂联办,不仅救活了这个乡办企业,还把立华机械厂的大部分工人与少量设备派上新的用场。联办3个月,产值120万元,盈利8万元。厂长刘永庆还拿出资金、设备、技术支援市实验中学校办工厂,4个月使这个厂盈利4万元。
刘永庆出身于工人世家,有一手“绝活”。1984年,玻纤总厂的前身——建筑材料厂,面临关停状态。当时工厂的领导人“四顾茅庐”,请刘永庆在厂内空地办厂。1985年,刘永庆创办立华机械厂,安排建筑材料厂职工子女79人就业。建材厂认为刘永庆“伸出了友谊之手”,帮助他们解决了大问题。至1987年底,立华厂完成产值500万元,创利税60多万元。
正当立华厂兴旺火红之际,建筑材料厂与外厂合并,改为玻璃纤维总厂。新的领导班子无视前约,要留下刘永庆建的厂房,把刘永庆只身赶走,为此,玻纤总厂先后采取断水断电、堵死汽车通道措施。不让小厂的几十台机器转动,并把他们安排在小厂工作的职工子女调回。
6月底,刘永庆又同抚顺一个大厂签订一项生产出口产品的合同,年内试产,从明年起,预计每年可以赚回150万美元;这项出口产品在哪里生产?刘永庆就打算起用立华机械厂的厂房。他表示,大厂有能耐断电,他也有办法发电。刘永庆不惜重金购进两台发电机,决心让闲置半年的机械重新转动起来,把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多赚外汇。刘永庆说,过去我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办企业,看来不行,还要分出精力去打“官司”。他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是非曲直,使这场争端依法得到公正处理。 (段春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