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改进领导方法的有益尝试 昌平“抓大村”促进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8-04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进领导方法的有益尝试
  昌平“抓大村”促进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吴昊报道:去年和前年,昌平县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北京市十几个区县中皆名列榜首。原因之一,就是该县县委、县政府实行了“抓大村”的领导方法。
昌平县去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是12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8亿元,而1978年只有两亿元。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昌平的县委书记杨朝仕和广东顺德县委副书记何敏和坐在一起,两个人在汇报中做了比较,去年顺德的工农业总产值是38亿元,高出昌平两倍多,但顺德的人口是87万,昌平的人口是39万,按人口平均计算,昌平正在接近顺德。以前,昌平县的干部去顺德参观,还为那里的发展速度惊叹不止,而今自己也跻身于高速发展县的行列了。
昌平县共有321个行政村,县委、县政府抓的大村共有50个。大村的标准是要450户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县里抓的50个大村人口、土地均占全县的1/3,但大村的产值却占全县的2/3。大村都是小范围的经济中心,抓大村对发展商品经济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昌平县的领导认为,抓大村是一种领导方法的改进。过去县委领导对经济发展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越是小村、穷村、后进村,投的力量越多。力量放在促先进上少,放在拉后进上多,因而出力大,收效小。昌平县的工作在北京市区县中的名次总是倒数一二三。实行“抓大村”以后,才改变了后进面貌。
昌平县“抓大村”的具体做法有:①大村党支部书记可以直接与县委书记、县长对话,直接请示工作;②县里召开的经济发展战略会议,请大村参加;③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大村工作座谈会;④派专人下去组织生产,解决问题,多给吃“偏饭”;⑤组织大村的支部书记外出参观、学习。
就在记者采写这条新闻的时候,昌平县首富之村的马池口村支部书记左权从国外考察回来了,他说:作为大村的书记,在昌平,既有荣誉感,又有紧迫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